這家伙純粹就是沒有腦子的,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就是因為是李成桂的弟弟。
一句話就讓李成桂黑了臉,罵道:“蠢貨!你對地形熟悉,難道趙仁沃就不熟悉了嗎?”
“還打退大明的軍隊,現在義州城都在對方手中了,對方只需要一路南下不用三天就能抵達開京,你拿什么去攔?”
“我……”
“滾出去,孤不想看到你。”
李之蘭還想反駁,可李成桂指著大殿外就是一聲咆哮。
頓時將李之蘭罵得垂下頭去,嘟嘟囔囔的出了大殿。
等到他離開之后,李成桂這才重新看向鄭道傳幾人。
“陛下,為今之計唯有立即遷都。”
鄭道傳見躲不過去,只好開口說道:“開京距離義州城實在太近了,咱們只有將都城遷移到漢陽,然后再依靠百姓的力量節節狙擊,這樣才有可能擋住明人的腳步。”
“不可……”
鄭道傳的聲音剛剛落下,趙浚便出聲反駁;“漢陽雖好,可卻依舊無險可守;既然要遷都那就干脆直接遷往福山(也就是今天的釜山市)。”
“只有這般才能依靠地利對明軍節節阻擊,若事不可為也可直接乘船出海……”
不得不說趙浚的建議的確是穩重。
釜山靠海,已經算是高麗半島的最南端城市了,若是能夠依靠沿途的大江大河進行狙擊還真有可能阻擋住大明軍隊的腳步。
甚至在漢江徹底擋住大明軍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聽到這話的李成桂卻是微微蹙眉,不愉之色甚是明顯。
漢陽是他造反成功之后營造的都城,到如今已經不知道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就這樣讓他放棄實在是有些不甘。
可不甘又能如何?
最后也只能長嘆一聲,看向一直沒有開口的崔瑩。
“崔愛卿?”
崔瑩乃是王氏高麗末期公認的名將,要不然以李成桂的性格也不可能將來留著。
崔瑩似乎見躲不過去,只能抬頭道:“大王,臣以為當按照趙大人的意思遷都福山,然后再留大軍沿著清川江、大同江、漢江分兵布放,此般定能阻擋明軍腳步。”
他口中的江川江起源于長津湖,然后由東至西進入大海。
屬于靠近義州城的第一道防線,若是利用得當的話絕對能夠遲滯大明軍隊的腳步。
大同江雖也同樣起源于長津湖,但走向卻是沿著西南而下,直接穿過平壤進入大海,作為第二道防線也是可以。
然后便是漢江,這條起源于金剛山穿過上甘嶺最后由漢城進入海洋的大江,算是朝鮮半島之上分割南北的分界線了。
若只是陸地戰爭,只要守住這里,絕對就能夠完全擋住敵軍的腳步。
歷史上無數次證明了漢江的重要性,這都是有據可依的。
再往后甚至還有洛東江徹底將釜山區域和半島分割保護在其中,作為最后一道防線爭取逃走的時間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故而在崔瑩的話音落下之時,就連李成桂都陷入了沉默。
他或許是在思考可行性,又或許是在思考這幾條江河該派誰去阻擋明軍。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