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愫文
紡織業頭頂光環當老大已經幾十年了,當上工人,廠子就管吃管住還管看病。
但到了九十年代,九廠這個歷史最悠久的,李鴻章批示建立的紡織廠漸漸沒落,關停。
一是市政府對環保要求變得嚴格,這類的產業不允許再在市區內開辦。
二是原來先進的機器落后了,技術也跟不上,勞動力又嚴重過剩。
巨人倒下的再緩慢,也一樣會引發巨大的震蕩。
兩千萬的債務壓在宋廠長頭上,廠子現在完全是靠賣地皮、賣倉庫、賣生產原料,在慢慢填補當年全廠工人們集資救廠的錢。
工人們能集資出兩千萬,這是個什么數目?!
大家都想老廠都活,可不能不停廠,開著流水線,反而要損失百分之二十的原料,倒不如關停。
宋廠長一邊發愁還款,一邊發愁工人再就業。
像原來廠里開車的司機,修機床的工程師,那都有一技之長啊,出去了也不怕找不到工作,真正難的是廠里流水線上的女工們。
宋廠長抓著田愛,一聽說她現在的職業,就更不肯放開她了。
九十年代百貨行業興起,田愛所在的集團,下屬賣場、超市、便利店落地開花,門店還在繼續擴張,有非常多的崗位空缺急需填補。
她自己就是從超市的理貨員起步的,像這類工作,技術含量低,對學歷要求也低,正適合下崗女工們上崗,還能就近上班。
“那說好了,我組織人,帶到你那里去面試。”
田愛一口答應了。
宋廠長又說:“優先解決年紀偏大的,她們都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容易。”年紀輕些的,還能再努努力跟上時代發展,那些年紀大的,為計劃經濟貢獻了青春,到快退休了,遇上了下崗。
難吶!
林文珺就在一邊聽著,她自己原來那廠子也倒了,忍不住提醒宋廠長:“那地皮升值快,現在賣都賣賤了。”
宋廠長苦笑:“這我哪能不知道,就看看現在的房價,都漲成什么樣了,再等等肯定還得長,可遠水解不了近火呀。”
一塊一塊,像拼圖似的摳出來賣掉,賣掉一塊,就能暫時喘息一陣。
廠子停了,催債的電話不停,可有債全是三角債,下家早都倒閉了,錢要不回來,根本填不上窟窿,宋廠長身上都有好幾個官司呢,要還債就得賣地。
這些女工有事兒都找廠婦聯,找領導都養成習慣了,宋廠長就把她們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塞,爭取各種上崗就業的機會。
鞋子都磨薄了,說服航空公司,放寬年齡,除了招空姐,也要招空嫂!
但這樣的崗位依舊有外形條件和年齡限制的,還得去參加培訓,一培訓就是半年,只能說是解決一個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