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奴的生產還算順利,不過婦人產后最要緊的卻是產后的恢復。
這山內如云夢山一般,因為氣候溫潤潮濕,而生長了許多滋補的草藥。就連當地的黃雞也是食著滋補的草籽長大的。
幫著她們做粗活的婢女,每隔兩天就會給她們送來一只當地特有的草籽雞來給剛剛生產的莘奴滋補身體。宰殺好了的黃雞再與豬骨放到一起熬頓,撇去了肉末后,再放入一把菜葉,不加鹽與佐料,便是最好的催奶湯。
莘奴初時喝不下去,可是她的奶路一直不暢,眼看著那小猴兒吃不上可口的,便捏了鼻子也要將那一大碗略略發白的濃湯喝進去。
待得吃得久了,便能體會到沒有鹽的妙處,再喝那湯,竟然隱約能吃出加入菜葉的甘甜。這么每天三頓變著法兒的喝,莘奴終于產出了充沛的汁水來填飽那嗷嗷待哺的小娃的嘴。
這幾天,小猴兒的臉兒漸漸舒展開來,原本有些微黃的肌膚變得愈加白嫩,一雙眼兒消了水腫后,愈加的黑圓明亮,烏溜溜地轉來轉去,看見娘親撩起衣襟便忍不住吧嗒著小嘴,露出粉紅的小舌頭。
引得姬瑩連連贊嘆,只說這女娃長大了后定然是個難得的美人,恐怕是要比娘親還要出眾些吧。當下立下了志愿,也要生出如此嬌媚的娃娃,于是便整日里來看這小嬰兒,只恨不得將她的模樣鐫刻在自己的心里。
不過小兒出了娘肚子,便是個小小的煩人精了。一時都短不得大人的關懷愛護。
小兒剛剛從娘胎里出來,少了許多的安全庇護,多了幾分不適,難免會有啼哭吵鬧時,雖然聽幫忙接生的穩婆說,這小女娃已經是難得的乖巧,可難免也會讓初為人母的莘奴有些無所適從,只覺得光是喂奶便疲累得很。一時倒是得了空便狠狠地睡上一覺,一時難以想起其他的雜事。
這日醒來,她閑極無聊,便把玩著女兒那小小的拳頭,順便摩挲著她手腕上的小銀鐲。當一點點地摩挲著那上面古樸的花紋時,莘奴卻覺得那上面的花紋似乎是文字,可是越看卻越加眼熟。
兒時的記憶依稀還在,那還父親莘子小時教過她的一種古老的文字。
這種文字當世在夏時便有的。當初古有莘國,本是姒姓,夏禹的母親據說便是有莘之女,后來夏啟建立了夏朝,又將自己的獨子封于莘國。其后代便以“莘”姓作為了自己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