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太后又傳召林瑾衡進宮伴駕,正巧林延恩也要進宮,遂兄妹二人一同去慈寧宮向蕭太后請安,等蕭太后拉著林延恩好生噓寒問暖了一番,又詢問了他兩個兒子的情況,才放他去皇帝處。
“有三哥在,外祖母就把人家給忘了。”林瑾衡假意吃醋道。
蕭太后笑瞇了眼,將她摟到懷里,嗔道,“你這丫頭,哀家要是不傳你,你就不會遞進宮的牌子,你三哥可是日日都來給外祖母請安的,外祖母這心自然就偏了,你要是天天來,外祖母肯定把他們都忘了。”
林瑾衡抿著嘴笑,林延恩幾乎每天都要進宮面圣,來慈寧宮方便。她的話,隔上幾日蕭太后就會傳召,林瑾衡已經當成習慣遂自己就懶得遞牌子了,再說她天天跑宮里也不好。
這一頭祖孫親熱。
另一邊皇帝見外頭日頭好,便帶著林延恩邊在御花園散步邊考問他朝事。
皇帝道,“吳梁宇案你可有結果?”
“微臣覺得吳大人修撰《清河錄》有功,瀆職有過,功過相抵,流放黑林山。”林延恩躬身回道,吳梁宇是十六皇子派的實權人物,還是公孫大人連襟。因著公孫家利用學子鬧事,皇帝便拿吳梁宇敲山震虎。
依吳梁宇的罪行問斬都可以,不過皇帝這幾年越來越厚待老臣,其中恐怕還有麗妃的撒嬌弄癡在里面。
果然皇帝微不可見一點頭,林延恩便明白皇帝滿意他的答復。
一路甥舅二人你問我答朝上的事情,林延恩面上波瀾不驚,內心驚濤駭浪,這樣的情景他并不陌生,幼時皇帝總是喜歡讓他猜皇帝決定的用意,對了有賞錯了有罰,待他大上幾歲皇帝不會再讓他猜,他自己就會去揣摩。皇帝在培養他,他知道,他一直以為是皇帝怕給看中的皇子樹敵不好肆意親近,移情他這個外甥。如今想來是不是太過了!這樣的悉心教育,他不知道哪個皇子有。
二人走著走著便到了青華殿,皇帝背著手站在殿外,臉上露出追思之色。
林延恩腳步一頓,便跟著皇帝進殿,皇帝十歲上入住青華殿,直到登基才搬出來,身為元后嫡子成年后沒有搬出宮是寵愛,但是卻沒有住進東宮而是偏居于普通宮殿中,不過是先帝怕皇帝結交外臣罷了。
皇帝登基后,這座宮殿只住進過元后的嫡次子二皇子,元后嫡長子來不及序齒便夭折。不過只住了兩年,在皇帝打算封二皇子為太子之際,二皇子得時疫而亡。元后大受打擊,導致七皇子早產,留下弱癥,七皇子沒兩年便夭折。好不容易又生下皇九子,卻也堪堪養到三歲半上。
接二連三的失子,讓元后的身子也垮了,皇九子去后不到半年,元后甍逝。
元后四子皆亡,唯獨留下一榮安公主,這樣的蹊蹺,不是沒人懷疑的,只是這么些年來都沒有證據。
青華殿內一切都維持著原貌,皇帝目光幽深的望著其中的一桌一椅,他在這里渡過了最艱難的十幾年,他的發妻陪他經歷了所有的風雨,沒有怨懟只有支持。
可是他身為人父卻護不住他們的骨肉,嫡長子夭折拜高太后高氏所賜,元后和嫡次子身子骨弱也是二人的手筆,他小心翼翼將二皇子身子調養好,卻躲不開時疫。元后身子毀了,連帶后面生的兩個嫡子身體都異常孱弱。
正廳墻上掛著元后畫像,案幾上放著新鮮的貢品以及貢香,香煙裊裊。
林延恩望著元后的肖像,慢慢的與腦海中那張總是朦朦朧朧的臉竟然重合起來:妹妹,琮兒托付給你了,你的大恩大德,我來世結草銜環相報。
滿是藥香的懷抱,臉上是冰涼的液體,嘴上是咸苦的淚水。
林延恩心中大駭,狠狠一掐手心才讓自己回過神來。
這不過是眨眼之間的事情,背對著林延恩陷入回憶中的皇帝并沒有發覺林延恩的異樣,只是道,“你舅母小時候最疼你,你也來給她上一炷香。”舅母,皇帝在林延恩面前說起現任皇后從來都是用皇后二字指代,但提起元后卻都是舅母。
林延恩眼神微動,從宮人手中接過線香,跪在蒲團上恭敬磕頭上香。這并不是第一次,每年在元后忌日前后,皇帝都會恰巧帶他經過青華殿,順便讓他給元后上香。
皇帝看著林延恩態度恭敬的磕頭,又將目光投注在元后含笑的面龐上:安貞,琮兒文可安邦武可定國,江山社稷交到他手中,朕很放心!他現在很好,有一個賢惠的妻子,還有兩個健康聰明兒子,元兒長得和琮兒小時候一模一樣,你再等上幾年,時機到了,朕便帶他們來見你。
當年元后接二連三失去皇子早就壞了身子,拼著性命生下的皇九子一生出來,連哭都沒力氣。
皇后撐著病體跪在他面前,求他將皇兒送出皇宮,寧愿他做個平凡之人,惟求他平安長大。
皇帝和蕭太后知道早年先帝后宮血腥,對后宮分外上心,尤其是棲鳳宮,元后嫡子之亡,他們始終找不到人為的痕跡。
元后也找不到謀害的證據,但是她實在不敢把兒子留在皇宮,她知道前朝也有怕皇子被害,送到民間撫養的例子。
面對皇后的苦求,看著襁褓中危在旦夕的孩子。
最終蕭太后做主將當時的九皇子送到重華處,重華剛產下一子,卻因為是逆生子難產,太醫已經回天無力。于是九皇子被送到重華膝下由她代為撫養。重華借孩子體弱不讓外人探望,彼時林晉海又出征在外,誰也不知道林延恩已經被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