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兒覺得哪個姑娘好”蕭太后笑問皺著眉頭跨進門的林瑾衡。
小小的人兒,肅著一張臉,然后一本正經的跨過及膝的門檻,還不許人扶。蕭太后忽然想起重華與她提過,林瑾衡丁點大的時候,硬要自己跨門檻,結果一只腳跨了過去,另一只腳卻是抬不起來了,整個人就坐在門檻上,臉臊得通紅。
林瑾衡聽見了也不答話,這可不是說哪個果子好吃哪朵花漂亮,是在給她三哥選妻子。先是衛國公世子夫人,再是衛國公夫人以及林家宗婦,說得嚴重些,直接關系到家族的興衰榮辱,林瑾衡怎么敢亂說話。
林瑾衡都想哭,這種事情,怎么可以問她呢!要是看走了眼,導致他三哥所娶非人,她就成家族千古罪人了!
“外祖母喜歡哪個,我下次重點瞧瞧。”能被蕭太后看中的總差不離。
蕭太后見她模樣,好笑,“這些個姑娘外祖母都喜歡,喜歡的都不知道選哪個好!就想問問我們衡兒喜歡哪一個,你若喜歡哪個咱們便選哪個可好?”
這也太不嚴肅了吧!
林瑾衡不可置信的看著蕭太后,在后者眼里卻找不到戲謔之色,林瑾衡頓時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蕭太后撫平了林瑾衡衣裙腰間的褶皺,“姑嫂關系對你日后影響甚大,衡兒可要選一個合得來的。何況一個連未來小姑子都攏不住的人,豈能管好一個家呢!”
林瑾衡聽了眼睛一酸,忍不住撲到蕭太后懷里,“外祖母!”
蕭太后輕輕拍著她的背,寬她的心,“衡兒也莫怕,你喜歡誰只管說出來,若是真不合適,外祖母和你母親難不成會委屈了延恩不成。”
知道還有蕭太后和重華把關,林瑾衡稍微松了一口氣,然后從蕭太后懷里起身,讓人拿了紙筆過來,橫橫豎豎畫了張表格,把八位姑娘的姓氏都填到右手邊,上面寫了琴、棋、書、畫、茶等她所能想到的才藝,還有交際應酬應變能力等等一個主母需要的能力。
“咱們一項一項慢慢看,不著急!”林瑾衡想了想拿起筆在幾項上做了重點記號,“孝順是必須的,然后三哥喜歡品茶,這個可以加分,三哥還喜歡古琴,三哥不喜歡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未來三嫂若是能騎馬射箭最好,而且這樣的姑娘身體好。三哥是長兄,未來三嫂最好也有弟妹,我們相處起來應該更融洽。”
蕭太后一臉的欣慰,看林瑾衡列出來的條條框框,問,“你三哥喜歡什么你倒記得清楚,那你喜歡什么樣的人做你三嫂?”
林瑾衡眼珠子轉了轉,膩歪在蕭太后懷里,“我喜歡有長嫂風范,心胸豁達的。學識淵博,但是不能滿口不離圣人,騎馬射箭樣樣在行,但不能粗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林瑾衡越說越溜,差點就順口來一句斗得了小三。然后林瑾衡開始發愁,這樣的姑娘真有嗎?
蕭太后笑拍林瑾衡的背,“你三嫂能進廚房,你可不是能躲了。”林瑾衡做過一回點心,味道不咋地,林延恩卻贊不絕口,林瑾衡被贊的樂顛顛又給他做了無數回。
“我偷偷告訴您,您可不許說出去。”林瑾衡神神叨叨的壓低了聲音。
蕭太后饒有興趣的附耳過來,好似兩人要說什么絕密。
“三哥喜歡吃甜,很甜很甜那種,一回我不小心放多了糖,三哥都吃完了,前幾回他都剩下一些的。后來有幾回我故意放多了糖,三哥每次都吃完了。”想起來林瑾衡就忍不住笑,誰能想到風度翩翩的林延恩嗜甜。
蕭太后忍俊不禁,她怎么不知道,林延恩小時候愛吃甜食,把牙都吃壞了,晚上疼得睡不著,把她心疼壞了。微不可見的嘆了一口氣,皇帝知道后,把林延恩訓了一頓,然后她這慈寧宮里的甜食就再也不能讓他歡喜了。
“延恩飲食清淡,你三嫂如何能知道這點,便是做了吃食也是往清淡里做。你可不許說出去,便是你三嫂都不成,省得你三哥被人笑話。”蕭太后道。
林瑾衡雖覺得這不過是無傷大雅的小趣事,但是蕭太后說了,少不得點頭答應。
這表格經過林瑾衡回家和林延愈的折騰又豐富了很多,多的林瑾衡都心虛起來,他們這要求是不是高了點。然后一想林延恩,才貌雙全,人品貴重,瞬間又有了底氣。于是林瑾衡就時常帶著她的《嫂嫂選擇法則》進出宮廷。
折騰了好幾個月,林延恩的親事還沒個著落。二爺林延慈的婚事已是定下了,這人選費了二老爺和二太太不少心思。
二爺真應了心寬體胖這個詞,二房子女無論嫡庶男子身姿修長,女子窈窕纖細,偏二爺遠遠超出魁梧這個范疇。好在二爺五官隨了家人,只不過是看著胖一些罷了。
二爺前面有一個大爺后面更有一個林延恩,少不得被拿來比較,身份、能力和模樣都不及二人,這親事便有些尷尬。
二老爺和二太太權衡再三終于給二爺定了吳家大姑娘。
這吳大姑娘林瑾衡也認識,就是在蕭家詩賽上博得頭籌的姑娘,林瑾衡對她做的詩推崇備至。這兩人門當戶對,吳大姑娘又是才女,林瑾衡覺得二爺撿了大便宜,二爺是個雅人,喜歡舞文弄墨,夫妻兩紅袖添香倒也是佳偶。
兩家的親事定在明年,這可把二太太忙的腳不沾地,明年五姑娘要出嫁,二爺要娶妻。前者不能馬虎,否則外人要說她苛待庶女,二太太已經做到九十九,不差這最后一程。后者是她親骨肉,更加沒有敷衍的道理。
若只是這兩件事,不至于把二太太忙成這樣,只是馬上就要過年,過年之前,還得把新六太太迎進了門。這些事堆在一塊,二太太想不忙都不成。
偏這樣,老太太還得給她出難題,陶芳菲懷孕了。
六房無主母,老太太就把這個難題丟給了二太太。她若是把陶芳菲抬得高高的,長房二房又有話說,于是交給了二太太,她就不信二太太敢不妥善安置了陶芳菲。
二太太十分妥當的安排了陶芳菲,一應待遇跟著姨娘的舊例走,府上又不是沒有懷孕過的姨娘。
老太太知道之后氣得不行,陶芳菲豈能和一般姨娘一視同仁,那是她嫡親的外甥女,沒有貴妾之名,也該有貴妾之實。
老太太把二太太喊到燕禧堂就差沒直接喝罵,總而之就是要給陶芳菲提待遇,還是得你二太太做主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