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的美國產臺燈下,蘇洪生趴在桌上兩眼冒光,激動興奮恨不能投射到厚厚的圖紙中去。
楊秋看著他也不知道是想笑還是想哭,因為軍械問題已經成了心腹大患,所以才連夜找來想詳細問問漢陽廠的進度,只是沒想到他一來就融入了自己拿出的幾種軍械圖紙里,連半句話都沒讓自己說出口。
這幾種軍械圖紙都是他精挑細選拿出來的,一共三種新裝備,分別是后世的莫辛納甘m1944、經典德造m24手榴彈和80毫米迫擊炮資料。
雖然軍迷都喜歡毛瑟98k,m1加德蘭或者李恩菲爾德,但他卻對“傻、粗”的莫辛甘納情有獨鐘。和老款莫辛納甘相比,m1944更加短小,重量也更輕,還保留了傳統的皮實,簡單構造等優點,易于大規模生產,最主要是非常適合文化低的士兵使用。后面這點幾乎俄國武器都有,這和俄國的國情有關,目前的中國恰恰和俄國一樣,士兵文化率很低,所以就越需要確保武器簡單皮實,容易上手。
當然看中它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俄國的7.62*54r突底緣彈比目前的德國7.92毫米子彈后座力更小,更適合東方人使用,而且突底緣錐形彈殼適合基礎工業差的國家,因為突底緣彈殼對彈膛尺寸的要求相對寬松些,允許有較大生產公差,這點對漢陽的工業能力幾乎是福音。至于m1和李恩菲爾德則想也沒想,道理很簡單,射速越快消耗越大,他連重機槍都不想要多少,就是因為沒錢也沒那么強的后勤能力供它們糟蹋。
當然m1944也不是沒弱點,最讓人詬病的就是槍托和拉機柄,以前的槍托下面是直線,上面是弧線,非常不利于刺殺發力,拉機柄太短,頭部為圓形,非常不好握,尤其是冬季戴手套操作滑手的概率很大,這會直接影響到士兵作戰。所以他進行了一點改進,槍托改為三八大蓋的模樣,把準星改為覘孔式,新兵瞄準射擊更加簡單,標尺和照門都相應做了改進,莫辛納甘標志式的折疊四棱長刺刀也被棄用,改為可卸式刺。拉機柄進行加長且改為了閉鎖時下折而不是水平,可以防行軍時刮蹭,頭部換成了橢圓形。
至于赫赫有名的德國m24手榴彈一點沒改,其實原本他是不想采用木柄手榴彈的,因為木柄手榴彈雖然看似工藝簡單,但其實木柄制作起來卻比較復雜,論效率遠比不上全鑄造的卵形手雷。但通過白天的交戰發現,目前槍炮廠制造的炸藥還很有問題,手雷雖然樣子小巧可以攜帶更多,但裝現在的炸藥殺傷力肯定不夠,而且手雷更適合巷戰,所以才選了二戰時德國最經典的m24,它的裝藥比手雷要大一倍,長手柄也易于沒經過訓練的人使用。
迫擊炮已經不用多說,唯一遺憾的是此刻光瞄還很昂貴,國內基本造不出,只能沿用最老的機械瞄準具,所以
等到蘇洪生總算是從圖紙中拔出目光,立刻追問道:“蘇老,怎么樣?”
蘇洪生怎么能不知他的心情,武昌拒絕了支援的事情已經聽蘇小虎說了,可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他居然還選擇制造新式武器而不是繼續造漢陽造,實在是有些大膽,連忙說道:“大人,恕我直,此刻軍中最需要的恐怕是漢陽造,不是這種新步槍吧?”
楊秋知道他誤會了,笑道:“蘇老您猜錯了,目前我軍只需要漢陽造,這種槍是要等安穩下來后才開始逐步制造換裝,我現在拿出來就是想看看能不能造出樣槍先實驗。”
一聽實驗蘇洪生松了口氣,他現在就怕楊秋指著鼻子要他一天造幾十支新槍,笑道:“這般詳細的圖紙,我看有兩月就應該可以拿出樣槍了。”
新槍的時間不急,何況拿出樣槍后他還準備送到德國找毛瑟公司繼續改進一下,所以轉頭又拿起了另外兩種圖紙問道:“這兩個呢,能不能造?”
“這個手.....手榴彈行,預刻的外殼和引線都不是問題,主要是......木手柄加工起來不易,可能會因此耽誤速度。”蘇洪生不愧是老資格槍炮專家,很快就看出了手榴彈的最大問題。至于第二種楊秋硬說是炮,卻沒有炮樣子的迫擊炮卻讓他犯了難,想想后直截了當的說道:“大人,我也跟您交個底吧。我們現在每天最快可造50支漢陽造,圓頭子彈2萬發,您那個尖頭子彈剛開始仿造,每天最多3000,炮彈每天800發。”,
蘇洪生繼續說道:“要是能解決木工的問題,這種手榴彈倒也簡單,每天造出兩三百不成問題。但炮恐怕太難!您是知道的,煉鋼廠雖然暫時軍管了,但那些鋼都是不能軍用的,造手榴彈用做外殼和內襯鋼子倒是可以,造炮筒根本不行,國內也沒有無縫鋼管技術,所以得用最老的鑄模辦法造炮筒,然后一點點靠手工磨出來!此外炮廠工人倒是都回來了,但鋼藥廠那邊重新開爐需要一大筆錢,好鋼材更是少之又少,就算鑄模造也要一段時間,而且這種炮和炮彈我們也沒造過,沒兩個月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