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有發動,王當然也不會直接領兵殺過去,不過就是給一些人寫了信,恐嚇一番,讓他們不敢隨著楊諒造次,最好把楊諒給綁了來到大興請罪,別讓他親自出馬。
所以王還算過了個好年,至少比楊素好,畢竟他只帶一千兵馬,說走就走,楊素卻是要新征調一些府兵,準備軍資等等,并且先期派出一部分往漢中過去,直接就忙了起來。
而楊廣也沒有什么大動作,只是每天起早貪黑的處理公務,還是在不斷的接見各種人,忙的跟狗一樣。
登基上位不算完,楊廣也僅僅是粗略的擺平了關中之地罷了,大致的收獲了關隴集團的支持,還有外面的許多地方大佬,需要楊廣拉攏,還有很多的關鍵位置,需要楊廣換上自己人。
這是一個大工程,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做完的。楊廣的命令一道道的發出去,每天都有一大堆的驛站騎士快速的從大興奔行出去,通過大隋的驛站系統傳遞到各處。又有一大堆的騎士從各處跑進大興,將各地方的信息傳遞到楊廣這里。
同時在楊廣的授意,王也對現在屯駐大興的部隊開始了清洗。
本來清洗軍隊的事情,楊廣是要壓后的,畢竟有王鎮守,軍隊無憂。然而因為王要親自出馬,前去平叛的原因,也只能開始對軍隊進行清洗。
楊廣雖然才上位,但帝王缺失安全感的毛病,卻是已經深入骨髓之中。哪怕是最最信任的王,不過也是信任一半罷了,只不過不過一多半而已。
這都是楊廣有人性,記人情,念著王十余年來忠心耿耿、任勞任怨。
眼下王要走了,沒有了王在京鎮守軍隊,楊廣對別人是沒有那么信任的,授權王對軍隊之中的各級軍將進行清洗,讓他們知道他們是給誰打仗的,吃的誰的飯。
王辦事兒當然不讓人費心,很是干脆利落。
之前為了安撫大部分人,快速的掌控軍隊,只是收拾了高級軍將,除了實在找死的,基本沒動怎么動中上層的軍官。
這一次王就是秋風掃落葉了,他已經掌控了軍隊一個多月,該了解的都了解的差不多。又有楊廣的特別指示,辦起人來那是毫不留情。
該收拾的要狠狠收拾,可整可不整的,也要罪加一等一起收拾,過年以后的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之中,算上先前或抓或殺的幾百人,王一口氣辦了兩千余人。
可以說一支部隊的架構,都被他破壞又重塑了一遍。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算是打通了軍中的上升通道,以及增加了楊廣和王的政治資本。
畢竟一下空出了兩千個位置,高級的武官肯定是楊廣安排的,這是楊廣能許給別人的好處。絕大多數的中下級,王可以一而決,少數的中高級位置,王可以推薦安排,楊廣不會吝嗇這么點兒位置。
而王安排的人,其實不能說安排,因為他沒有太多的私心。他是本著能者上的宗旨安排各級軍官,大家的履歷、軍功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只要盡量的做到公平公正,受益的軍官,下層的大頭兵,就都認他的好。
如此再加上他一直以來自我營銷出來的好口碑,他的這種行為是會被放大化的,如此也就很輕易的收獲了幾萬大軍的認可。
何況這其中,也有為數眾多的人來跟他表忠心,信不信的過不說,只要他沒有失勢,讓人辦事兒,那肯定是能辦的,讓他們搖旗,他們肯定是毫不猶豫的。
能做到這個份上,就已經足夠了。
同時在清理軍隊之時,王也進行了一定的思想建設。他假托忠君愛國之名,把百姓抬了出來。讓當兵的這幫人知道,他們是為了什么打仗,讓他們今后打仗的時候,對待自家的百姓們要好一些。
反正他的講話精神傳遞出去,楊廣是很滿意的,畢竟王說話一口一個陛下,這是絕對的不忘初心,還是從前他認識的那個王。
等到了這個時候,楊廣也安心了,于是他提出了要營建東京洛陽,征發徭役百萬,讓宇文愷負責,三年完工。
這就開始敗家了。
建設洛陽,是一個很有正面意義的事。相對來說,關中是封閉的,不如洛陽過去那般一馬平川。都城向外移動八百里,對世家的壓制可不是八百里的問題。是以一座巨大的城市,擴張權力的邊界,可以鎮壓中原大戶。
同時,這也是關隴集團的勢力向外延伸,去跟中原大戶進行對抗。
另一方面則是城市供應問題,大興越來越大,供養大興的成本越來越高,不如洛陽的水陸交通更發達。若遷都洛陽,對于城市的擴張更加有利。
不好的地方在于,消耗太大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王勸諫的結果,因為楊廣本來的規劃,是征發徭役二百萬,一年完工。這么看來王在楊廣這還是有幾分面子的,對半砍還要多一些。
同時王也提議對徭役要寬松,不能壓迫太甚,否則民力耗費太過,最終是要遍地反旗的。
他對楊廣表示可以借鑒曾經治理揚州之時的先進經驗,給徭役發一些錢,提供一些好的食物,發一些御寒的衣物,讓人們不至于餓著肚子干活。
現在的大隋已經有成熟的條件了,棉花這種東西自然早都弄回來進行種植,經過了多年的改良,雖然品質遠不能同一千五百年之后相比,但棉的御寒性能是沒毛病的。
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加上王持續不斷的在海外開拓土地,弄回來海量的糧食,國內空出了地來種植經濟作物,棉花的收成也算比較可觀了。
目前距離進行國內的經濟循環,而不是依賴于各種要命的稅賦,只差了一個條件,就是國家層面的調控手段。
最直接的一點,當然就是大力發展經濟,繁榮商業,而后加征商稅。
大隋安穩多年,又大力進行海貿,物產已經很多,商事也已經很繁榮,所以也具備了這個條件。
這是王早都給楊廣講明白的東西,在王的勸說下,楊廣當然意動了。
于是在定了營建洛陽以后,王以大隋最大的商家之一的身份,主動上書,表示為了大隋百姓,為了大隋江山社稷,請加商稅,他帶頭支持。
楊廣順勢問了群臣的意見,毫不意外的都是反對之聲,于是楊廣召集了一些人,專門研究商稅應該怎么收……
不等群臣們如何問候王祖宗十八代,準備了倆月的楊諒、楊秀,終于是亮了反旗,帶起了數萬大軍,要討伐楊廣。
王抽身而退,帶著楊廣的指示,告別了家人,親領一千精騎平叛去了……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