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可能總是一直這些人,我們目前還沒有解決完縣里的問題。等解決完了以后,肯定是要吸納外來人口,壯大咱們縣里的。昨天我不是說了么,五年以內,縣里要徹底脫貧。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可能都用不到五年,好日子離咱們晉陵不遠,跑幾步就趕上了。”
“你想的真好。”宋運輝搖了搖頭,還是有幾分不敢相信的。那畢竟是二十多萬人口,而且還在生呢,光是發福利,就能給廠里的財政拖垮。
“做最壞的準備,向最好處出發。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嗎。”王笑道,“不要那么沮喪,教員有詩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就跟著最高指示行動,早晚能實現社會主義。”
“你的覺悟太高了,姐夫,我很難想像,你那樣的成長經歷,竟然能長成今天這個樣子。”
“媳婦,他罵我。”
“小輝!”宋運萍瞪眼看著親弟弟。
宋運輝無語凝噎,只是長出了一口氣,快步離開,遠離這倆人……
三人又走了一會兒,突然的,有人驚喜的招呼道:“小輝哥!哎,小萍姐!”
順著聲音看過去,只見街邊一個攤位的攤主正蹦跳著招手。
“楊巡?”宋運輝叫出了那人的名字,徑直走了過去。
“這是小輝在山背村插隊的時候,婦女主任家的大兒子,他們一家都特別照顧小輝。”宋運萍給王說了一下情況,隨即就拉著王一起走了過去。
“小輝哥,小萍姐。”楊巡又笑著招呼了一遍,目光落在王身上,他哎呦一聲,“您是王廠長吧?之前您跟小萍姐結婚,我們家離的遠,這……”
“是我沒讓小輝告訴你們家,你說你們家的情況也不好,都靠你媽一個人操持,不讓你們隨禮你們肯定不聽,索性就沒說。不能給你們添麻煩啊。”
宋運萍解釋了一句,隨即轉移了話題,“你怎么跑這來擺攤了?賣的什么啊?”
“皮筋兒。”楊巡笑道,“還是要感謝王廠長,和咱們縣的徐縣長,聽說是你們頂著市里劃了這一條街,給我們這些小商販一條活路。”
“說的好像國家要逼死小商販一樣。那以前沒改革的時候,也沒有人出來賣東西。現在改革了,不讓賣,就要逼死人了?”
王好笑的搖頭,卻也沒有在意這楊巡的覺悟低,轉而問道,“看你這樣,應該得十七八了吧?我聽小萍說,你母親是婦女主任,家里孩子又多,進廠的名額肯定早都應該分到你頭上的吧?”
“王廠長,我……”
“你跟小輝親近,都是熟人,別那么客氣,隨著小輝叫姐夫就行。”
“哎,姐夫。”楊巡咧著嘴笑,盡管還很年輕,但他也知道這一聲姐夫之后的東西。
他接著說道,“我爸走的早,這些年我媽一個人帶著我們兄妹四個,沒少受同村人的接濟。去紡織廠工作,村里人都是搶著去的。我們家不容易,別人家也不容易,那人家求到了我們家,讓我晚一些時間再進廠里,拒絕的話我們家怎么說的出口啊。
不過也好,現在國家改革了。我倒騰點兒東西賣,總也能多賺一些錢,貼補我們的家用。這幾年縣里發展的快,村里走了不少人,都進廠了,我們分的糧食也多了不少,日子總是比之前更好過了,現在這樣也挺好的。”
“姐夫……”宋運輝看著好姐夫。
挨著王的宋運萍也悄悄的扯著王的衣角。
王笑了笑,隨即打開一直拿著的包,取出了本,弄著鋼筆刷刷刷的寫了一些字。隨即將紙撕下來遞給了楊巡。
“拿著這張紙,到紡織廠原廠址,去找人事部,他們就會安排你進廠了。到時候想干什么工作,你直接跟他們說,能安排的肯定不會拒絕你。當然,想做領導是不可能的,目前廠里還沒有這個先例,不管是哪個廠,你都得從最基層干起。”
“謝謝姐夫,小萍姐,小輝哥,謝謝你們,我一會兒就回家跟我媽說這個好消息,她肯定高興。姐夫,你放心,進廠以后我一定好好干,保證不給你丟人。”
“多勞多得,能者上庸者下,干到什么程度,看的還是你自己,可不是給我干的活。”王擺了擺手,“這次也算是認識了,以后有事兒解決不了,來找我就行。能幫忙的肯定不能看著。”
“是,謝謝姐夫。”
“別那么客氣。”
“楊主任怎么樣?身體挺好的吧?”
“還是那樣。小輝哥,你變化可是挺大的,剛才我都沒敢認。”
宋家姐弟倆在這同楊巡聊了起來,倒也沒什么特別的,無外乎互相關注一下這兩年的近況之類的,聊了十多分鐘就散了伙。
楊巡將攤子上的皮筋等東西都低價處理給了一條街上賣同類產品的競爭對手,而后同王三人千恩萬謝的告了別,趕緊回家去告訴家里人這個好消息了。
看著楊巡走遠的身影,宋運輝搖了搖頭:“楊巡有點兒變了。”
“對你姐夫太熱情了?”宋運萍很好的領會了親弟弟的意思。
“有點兒吧,我也不是說這樣不好,我尊重他,可這樣還是讓我感覺不太舒服。”
王說道:“就是太稚嫩了,以后就好了。”
“官僚思想!”
王搖頭一笑,沒有在意:“等你工作以后再來跟我說這些,走了走了,前邊有個賣臭豆腐的,做的特別香,帶你們姐倆嘗嘗去。
于是三人繼續溜達起來,感受著這座的小縣城煥發的新活力……
大學生考察團一共在晉陵縣呆了十天,每天晚上王都要跟大家一起開個大會,給他們解答一些疑問,涉及到的東西,相對來說都是很深入的,甚至也有許多的意識形態方面的交流。
這當然是難以避免的,當今正是思潮激變之時,公知都這么出來的……
在這十天,大學生們看過了工廠的各種情況,也同廠內的職工詢問了一些具體的事情,還一起去到了鄉村之中,實際的看一看現在晉陵農村的生活怎么樣。甚至為了避免廠里演戲的事情,還臨時提出了去附近的其他村子,而沒有隨著安排的行程走。
結果當然是讓他們失望的,但失望的同時確實也對晉陵的工作表示了高度認可。農村是真的在改變,肉眼可見的富裕起來,精神面貌也更好了很多,并且村子里的自行車也有不少,哪個村里都得有十多輛自行車。
他們之中,相當一部分人都是知道農村情況的,不是農村人,也去農村插過隊。晉陵這里,真的可稱富庶了。很多人,由衷的佩服王的能力。
畢竟人們都知道,晉陵能有今日,王居功至偉……
記者當然也更詳細的記錄下了其間種種,只等回去拍版刊印了。
于是在一個雨天,王親自送別了此一次來訪的四百余人的隊伍,連天氣也和景送別……
送走了大學生們,以王為首的紡織廠的高層領導,去到了縣里開會……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