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一笑,王點著頭:“你也好,給你買了一些糖,來,吃吧。這還有豬蹄子,拿著啃。”
見王沒有多余的屁話,氣氛一下更好了。但這熱鬧與劉峰無關,他只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人。只能是人家舉杯,他就陪著,人家說話,他就聽著笑,跟穗子弟弟一起悶頭吃著滿滿一大桌子的各種菜。
主要目標,當然還是王。問著王的各種情況,這些年都是怎么過的,又講了一些寫書的事兒,說了許多在外巡演的經歷等等。
王不記得到底見過多少次的老丈桿子、老丈母娘,只記得很多,多到記不得。他也不必有什么所謂豐富的經驗,盡管他確實有,但更多的,還是他本身的優秀。他只要坐在這里,大家互相的聊上一聊,但凡是頭腦正常,為兒女考慮的父母,沒有人會覺得他王某人不行。
要說起來,他也就是長相略遜一籌,其他方面都是十分優秀的。而就長相這個問題,審美其實是一直在變的,一直都是相對的。
在這個年代,王的長相其實堪稱帥氣。他經歷出來的有魅力的一雙眼睛是一方面,本身他的臉型就是很有幾分剛毅的那一種,這是符合這個年代的大眾審美的,很耐看。而不像幾十年后,女人們對于男人們的長相的喜好,趨向文弱,趨向沒有力量。
所以王也就成了不丑,畢竟在人群中,如果忽視了他的身高,他并不如何突出的讓人記住。而到了幾十年后,人們的平均身高本就在提高,他也便更加不如何突出了。
他是一個需要慢慢細品的男人,越品陷的越深。若非如此,他縱橫江湖這許多年,除了拿錢砸的女人以外,那么多的紅顏知己都是怎么來的……
“劉峰?這么快就回來了?”
文工團的院子中,看到下車的劉峰,郝淑雯如此問道。
“就在京西賓館參加了大半天的表彰大會,在京城待了三天,時間都在來回趕路上了。來,搭把手,幫我拿拿東西。”
“有我的?”
劉峰搖頭:“沒有。”
郝淑雯立時便皺了眉:“你沒見著王?”
“有啊,逗你呢。趕緊的吧,東西挺多的。我去京城以后,是王從軍政大學借的車過來接的我,等王帶著我去其他同志家里幫著拿東西的時候,他們看著我們開車去的,本來沒拿多少,又都多拿了一些。好說歹說,還是剩了一堆。”
“王都能在軍政大學借著車開?”郝淑雯驚訝了一下,隨即自我肯定,“也是,他到哪都挺吃香的。都給我拿什么了?”
“全聚德的烤鴨,稻香村的糕點……”劉峰碎碎念著。
“算他會來事兒。”
當即,兩人和接車的司機一起,將東西從卡車上拿下來,真的挺多。這司機,自然便是王演出時候的司機兼助理,王特意打了個長途電話回來,讓這小子去接的。
很快的,三人將東西都搬進了排練室,那邊排新節目的歌舞隊、樂隊也都休息了,劉峰開始招呼著給人們分東西。
“王捎東西了嗎?”蕭穗子問著郝淑雯。
“他敢不捎,看我不打死他。帶了烤鴨,還有一些熏醬的熟食、糕點什么的。”
聽了一嘴,蕭穗子點了點頭,倒是也沒有著急看看東西,而是過去接了水喝。
正在這時候,劉峰提著一個箱子走過來:“穗子,這是你父親給你的。”
“我爸平反了?”
劉峰點著頭:“你爸特意跑到了我住的地方,給我送來的。”
“好事兒啊,正好王拿了不少的東西回來,晚上去你家,咱們一起搓一頓。”
郝淑雯在一邊說話,也沒什么興趣關注蕭穗子的父親都送了什么東西,說了一聲就跑過去翻看王給她們拿回來的一大堆東西了。她所以湊過來,自然是聽到了蕭穗子有多的東西,以為是王單獨送的,趕緊觀察敵情……
劉峰見郝淑雯走了,想了想還是決定跟蕭穗子說說,畢竟就算他不說,之后蕭穗子的父母再來信,肯定也要說的,到時候還得問他,那他不如先說了呢。
“當時你爸過來送東西,正好王過來接我去吃烤鴨,然后他們倆就見著了。”
蕭穗子滿是驚訝:“王見我爸了?”
“不止,當時……進門之后,你弟弟就跟王說姐夫好……最后王給你父母都開了藥,說是調理身體的秘方。”
劉峰講了一下全過程,最后肯定的說道,“你父母對王特別好,估計他們之后會給你寫信說的。”
蕭穗子驚呆了,雖然之前王就來信問了她家的地址,但是她也沒有想到,王見的如此突然,還是把她們家另外三口人都見全了,她弟還跟王叫姐夫?王還沒說別的?
看看劉峰,再看看后邊翻著東西的郝淑雯,蕭穗子紅著臉點了點頭:“我知道了,謝謝你啊,劉峰。”
“你們吶……哎……”劉峰搖了搖頭,想說又不知道說什么好,想勸又不知道該怎么勸,也就只能轉身走了。
蕭穗子當然聽出了劉峰最后話里的意思,但是她全當沒聽見,愛怎么想怎么想,愛怎么說怎么說,糾纏兩年多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哪里是說散就散的。
再者說,家長都見了,還挺滿意。
還有那個傻弟弟,算他表現好,知道叫人,回頭得對他好點兒,可不能再打了。
她一邊平復著心情,一邊翻看著親爹給她送來的東西……
另一邊的何小萍看著蕭穗子,劉峰回來了,她當然第一時間過來的,所以剛才她也聽到了何小萍激動的話。
“劉峰,你說我爸什么時候能平反呢?”
“給他寫信問問,之前在京城的時候,我已經連你的信,還有新抓的藥,又買了一些熏肉郵了過去,也不知道到了那邊還能不能吃。”
“你去我媽那了嗎?”
“去了,拿了不少的東西……”
兩口子在一起,和諧的碎碎念。
另一邊,郝淑雯、蕭穗子卻是已經跑到了一邊,一起看著王帶回來的東西。打開了糕點,嘗著味道,還給其他人分享著。
林丁丁抱著水杯,靠墻站著,有一口沒一口的喝,眼神幽怨……
王當然并沒有閑著,在年前,他跑去了軍隊大院,見了郝淑雯一家人。沒見全,郝淑雯的家人比較多,她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自是都結婚了的,有兩個哥哥在外地,她是最小的,也比較受寵愛。所以去文工團,也是響應政策,不得不去。
他們一家人,同蕭穗子的家人沒什么不同,對王的都很好,很滿意。郝淑雯自然在信中也寫了許多他的好話,是早都知道的。見了人不錯,自然早早定下來就很好。
但是沒有從王的嘴里聽到準確的承諾,就又都不很滿意了,感覺差點兒意思……
自從撥亂反正開始,一些‘新’便萌了出來,一些變化也顯了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連時間也好像一下加快了許多。
王的‘11軍’發表了,仍舊收獲了各界人士的贊揚,銷量仍舊十分好,盡管這跟他沒什么關系。這兩本書,奠定了他在文學界的地位。
寫完了書他也沒有閑著,還是日常的寫著‘中國英雄’系列,弘揚國家、民族英雄,他寫的東西群眾也愛看,那就多寫嘛,讓人們了解了解英雄。
另一方面,來一趟軍政大學,還是學著政治,他總不能沒成果。所以他寫了一本軍隊方面的書,是對于過往的兩年時間,他在昆明軍區進行演出,同戰士們以及各級領導們接觸,以及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而來的感悟,一定程度上探向了‘理論’方面。
但并不是純粹的理論,那不是他該寫的。何況他才二十三歲,穩定就必然會講資歷,他是沒有的,但他有水平。
全書論述了他個人認為的軍隊政治工作的開展和方法,寫了國防現代化的相關內容,說了對于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些思考,從思想層面,寫到他了解的技戰術,以及他了解的武器的問題,并同歐美等西方世界做了橫向對比,同時思考了未來的戰爭方式,展望了一下中國未來的軍隊模樣。
這是一本很雜的書,所以它的名字叫‘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我見’。
他故意寫的雜,但可不亂,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分成了好幾個大的模塊。全書五十萬字,正合成書之時建軍五十年。
寫出來之后,還是造成了一番內部轟動的,畢竟他有水平么,書又寫的清楚明白,全都是有的放矢。不過人們雖有遠見,但困于現實,還是有許多質疑聲音。
在王結業之前,軍政大學針對他寫的書,專門開了一個大會,一票校領導以及各種的講師、學員,總之全是首長,他們坐在臺下。他則是站在臺上,首長們針對他的觀點提出各種疑問,王則是做著解答。有人專門在旁邊進行記錄,之后要經過整理送到軍委。
也是這一次的大會,讓人們對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自然也更加的重視。
之前是總政要王,這一次換成了總參。
王當然拒絕了,因為他去了也沒什么用,又不讓他做主推動軍改,去了總參也沒意思。當然他肯定不能這么說,說的是他的能力不足,都是他個人的一些淺見,去了總參也無法發揮什么重大作用,反而是在文工團,他可以給戰士們演出,繼續創作一些好的作品云云。
如此也就這么過去了,打了背包,收拾東西,坐上了回返蒙自的火車……
感謝(白大糖)大哥打賞100幣繼續支持。
日常感謝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本章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