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廣武、興武兩衛即刻整軍,走徒河北山小路,攜攻城器械,兩日內到昌黎,休整過后,即刻攻城。威武衛進二十里,另調民兵整軍之英武衛,東北百里外有一小山,吾名之馬頭(媽媽頭山),著游騎帶路,今日急行百里,晚間必至,休整一夜。遣游騎偵查,但見我兩軍交手,乃攻敵后軍。
廣武、興武兩衛若速得昌黎,便且控制城池,分興武衛南阻北逃潰軍。若攻城困難,便圍而不攻,但阻潰軍即可。待吾領軍到時,再做安排。”
王大將軍智珠在握,腦子一轉,便布置了圍魏救趙、分兵奇襲之策。
敵我雙方合計兵力五萬,這種規模的戰斗,到哪里都是大戰。
王調遣四衛,合計兩萬五千兵馬,比敵軍兩萬人還多。可實際上,游騎偵查的消息是約數,基本兵力相當。
兩軍戰斗力,或許烏桓要強一些,畢竟漁獵游牧民族,都是比較野的,他們自己就來回吞并,沒事兒就干。不過大將軍麾下,勝在小兵團戰力較高,他專門教了軍陣合擊之法,有團隊配合,如此兩軍也算相當。
至于戰略戰術方面,敵軍什么計策不清楚,但他如此布置已經足夠。因為敵軍的目的很清楚,在于與他較量一番,摸清虛實,消耗他的兵力,消耗他的資源。可以預見的是,這兩萬人只是湊出來的先期部隊。
所以他的應對之策也很簡單,偷了敵軍老家,再把這兩萬軍馬拿下。或許對面有什么軍師,料到他要奇襲昌黎,料到他要分兵伏擊,甚至可能會另有人馬,自東西兩側而來,奇襲徒河,或者戮殺徒河之南的百姓,叫他成為無根之浮萍。
但計策是要人執行的,戰場局勢瞬息萬變,他們還不知道王大將軍是何許人也。即便告訴他們,王大將軍乃絕世戰將,更有領兵統帥之能,不經歷一番,他們是不會相信的……
廖化領命而走,方才轉身,又嘿嘿笑著跑回來:“大將軍,我十七矣。”
“汝能任事?”
“能!”
“傳令過后,汝領兩千民兵,東進房縣。游騎偵查,若遇敵軍便走。若不遇,盡取大遼河以西之地。切記,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不可因功枉送軍卒性命,汝當變通。”
“末將知悉。”廖化咧著大嘴,像模像樣的拱了拱手,被王踹了出去。
大丈夫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馬上封侯。在此文人猶自舞刀弄槍的時代,武人該有多么躁動,可想而知。廖化得大將軍傳授武功,又追隨大將軍身側,多學兵法謀略戰陣理政之道,渴盼有所作為久矣。
眼看著游騎星散出去,與烏桓斥候在徒河、昌黎兩城之間百里之地廝殺,看著大軍開拔,安排好一應防守事務,王大將軍領五百親衛,快馬奔至前軍威武衛營地。
昌黎、徒河相距百里,西側連山成片,皆為幾百米之小山,東側幾座低矮山丘,如此東西相夾,乃成一狹長河谷平原之地。
威武衛扎營,距徒河四十里,敵軍據此六十里,一天便至。到得日落將黑之時,敵軍已于十里外扎營,兩軍遙遙相對,烏桓兩萬,對大將軍之威武衛六千兵。
王也不得不來,手下無大將,如此大軍團對戰,他們根本沒辦法接陣,打不明白。有他王大將軍親自領軍對敵,就輕松多了。這幫軍將,慣會跟著大將軍打順風仗。實在也是他們對王太信任,幾乎奉若神明。跟著大將軍打仗,感覺身體都有勁的很。
事實上,王統軍,沒那么多的計謀,因為根本用不上,只堂堂正正打穿敵軍便是。兩軍交戰,目的或是在于消耗,或是在于攻城,他不怕消耗,畢竟他是打游擊出身的,入敵軍腹地,如入無人之境,來去自如。若意在攻城謀地,只需遣人嚴防死守,他自領軍出去殺敵便是。
這是他作為將軍的打法,在于他自身的戰場殺伐能力,他若為統帥,坐堂廟算,那便也只得動腦筋。
正如現在,他領六千威武衛,就這么頂著兩萬多人,士兵戰斗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他贏,差一些的情況下,還是他贏。差很多的情況下,他一樣能贏。
晚間天擦黑的時候,來通信騎兵入帳報信:“報大將軍,廣武、興武兩衛在山中遇阻,敵軍五千,非是伏兵,乃與大將軍之意相同,欲取徒河。我人多勢眾,亂軍交戰,一戰潰敵。”
王笑著點頭,這也不是什么高深謀略,知道地形,長了腦子,就該知道怎么做。
稍一思索,他吩咐道:“令二衛繼續進兵攻城。”
待那通信兵領命而走,王對帳中十多個軍侯、都尉吩咐道:“爾等回去整軍,半個時辰之后,兵分三路,夜襲敵營,張武,汝領軍兩千五攻左翼,李淮,汝領軍兩千五攻右翼,眾將聽他二人號令,莫要忘記吾傳爾等合擊之術,軍卒聯合,軍軍亦當策應,切莫各自為戰。
從軍長史,汝將黃巾配與全軍,系于脖頸,以分敵我。吾領兩千騎兵,正面強攻,爾等重任在肩,莫負吾望。”
眾皆應是,散開準備。
夜襲,不是說襲就能襲。兩軍相距十里,他們這邊大軍出動,這一路上要緩行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的時間,若是全副武裝急行半小時來個五公里,勉強也能做到,但是到了地方與敵接陣,呼哧帶喘,哪里還有戰力拼殺,所以只得緩行。
既如此,敵軍便能知道,便早有準備,以逸待勞。
另外此乃平原河谷之地,大軍扎營,未必不會撅壕溝,設陷陣,為防偷襲營寨。
當然,這些都已經探明。烏桓斥候干不過王大將軍麾下游騎,對這邊的情況幾乎一摸黑,王卻清楚對面。他麾下游騎全是精兵,戰斗力十分彪悍,比他親衛亦不遑多讓,都是他專門訓練培養打信息戰的。
任何時候,信息都是最重要的。斥候游騎強,信息就快且多,那么就掌握了主動。
好比現在,他就知道對面沒拿他五千人馬當回事兒,兩萬多人打六千多人,四兌一都有余,一路自涿郡過來并無卓越戰績,如何能重視。現在未曾輕動,不過是他王大將軍擁兵六萬,不清楚余部所在罷了。
所以,他們完了……
整軍完畢,張武、李淮二人,這是早先跟隨王的三百兄弟,啥也不是,但忠心耿耿,現為威武衛正副校尉。此二人領軍,分左右兩路,自軍營之后而走,黑夜下依山腳行軍。
王領親衛五百,并威武衛一千五,共兩千騎,馬蹄裹布消聲,兩千騎散開,小跑著行軍八里,集合一處,默默的等著時間。
待到兩翼人馬派通信兵過來報信,大將軍一聲大喝:“眾兄弟,隨吾馬踏敵營,殺!”
罷,夾緊馬朔,帶兵殺奔過去。后方兩千人馬,不發一,默默拔刀,緊緊跟隨在后。
兩千騎快馬狂奔,馬蹄隆隆,大地震顫。對面夜防守衛之人趕緊鳴金敲鑼,烏桓軍營一時亂做一團。
二里地,足夠馬兒提速沖鋒,不過兩三分鐘的時間而已,這個時間,不足以讓敵軍組成戰陣,但是卻可以讓他們都出得營帳。
王縱馬入營,馬朔翻飛,前方阻敵不是被拍碎腦袋,就是被捅了個對穿。后方之人,做的夜襲營寨的標配,拿著火把到處扔,放火燒寨。
與此同時,兩側步卒亦是系著黃巾,喊殺而來,砍殺著被騎兵沖亂的烏桓軍。
如同電視劇上演的那般,大軍殺過來,同敵軍兩兩捉對廝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王統帥騎兵,從南殺到北,直接殺穿敵營。兩翼步卒,也是死命前沖,但有敵軍,能殺便殺,不能殺便自救,格擋一下,便繼續往里沖,往人堆里扎。至于方才未殺之人,自有后邊跟隨的兄弟殺之。
是以排頭兵的作用十分重大,也因此說戰場上越怕死,死的越快。前排戰兵畏戰,不用敵軍來殺,己方就給踩死了。
再說敵軍兩萬余,他們才六千多人,怎么可能站在那跟人家對砍。主要就是靠配合,靠合擊,一鼓作氣,從頭砍到尾就完了。
事實上,大將軍及其麾下的兇殘,已經將烏桓大軍殺破了膽,只有王帶騎兵從頭砍到尾,兩翼步卒砍殺過來,烏桓人直接便潰散了。
“大將軍,敵軍潰敗,我等是否追殺?”
王瞥了那軍侯一眼:“汝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