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當然不是曹操的對手,尤其曹操只是丟了地盤,但是兵力還在。打劉備并沒有損失太多,主要就是僵持、拉鋸。加上他留下防守豫州的兵力,以及從兗州逃出來的兵力,他還是有著二十多萬。
以老曹的軍事素養,又在軍隊數量上占優,這一次老曹是徹底的給袁術打到了長江以南,并控制了幾乎全部的豫州地區。只有沛國縣的一部分,因為被劉備所占,又要聯結劉備,所以沒有動手。
袁紹到底還是放了曹嵩等人到豫州,多少還要點兒臉,更要名聲。冀州、兗州都是人口集中的地方,許多家族都在那邊。他們的家族子弟,都在給不同的諸侯打工,分頭押寶,保證家族傳承。如果說袁紹殺了曹操的家人,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殺其他人的家人,這顯然是失人心的做法。
這事兒也只有董卓干的出來,王賊都不干這種事兒。當然王賊一樣該殺,畢竟幽州大族都被殺絕了,只不過他殺人是明確的政治基礎,而不是因為這些家族外邊有什么子弟給他造成了什么麻煩,從而實施的報復行為……
在送還了曹嵩之后,袁紹也不等曹操來打他,便先讓張楊尋釁,對其發動進攻。還聯絡劉表,先不打袁術,轉而干曹操。又給袁術去信,放下成見,先干曹操。還給劉備去信,對劉備進行拉攏。
陶謙已經病故,劉備假徐州牧,陶謙生前上表,袁紹也上表,長安的李傕等人也沒有阻攔,很干脆的同意劉備任徐州牧,還派了使者來宣旨,送劉備的印綬,劉備也成了真的徐州牧。
但是劉備卻并沒有接受袁紹的拉攏,還是跟曹操一起。現在都打曹操,而曹操本身并不弱,但是劉備很弱,若是他跟袁紹等結盟共伐曹操,那么把曹操打沒了,不管是袁紹還是袁術,一定都會想著干他,這就不是一個選擇題,腦子但凡清醒一點,都知道跟曹操一伙。
于是曹操在那邊防備著劉表、袁術,逮著張楊猛打。袁紹沒拉下臉來,直接出兵打豫州,那么曹操也不挑破,不主動打兗州,先弄死張楊再說。
這是因為袁紹入主兗州,是兗州豪族、官吏主動迎來的,而不是袁紹趁著曹操在外征戰,從而出兵偷襲打下來的,這是兩碼事兒。前者還留著表面的臉,后者那才是真的開始刀劍相向。
而這個時候,長安那邊的李傕、郭汜、馬騰,還有駐扎金城的韓遂等人,甚至就連益州的劉焉也摻合進來,那邊也是打起了仗,一團亂麻。
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亂,就沒有安穩的地方,到處都在打仗。甚至就連王這里也在打,他這邊還在對草原的鮮卑、匈奴等部族進行清理,必須把他們打出草原,不論是跑到漠北,還是跑到西域都可以,就是不能留在草原。
王這一年多的時間當然也沒有閑著,除了每逢冬日必然對草原進行的軍事行動之外,同時也在積極擴張,并州的云中、五原、太原、西河四郡已經納入了掌控之中,并州之地,已占大半,算上新生的,新增人口七十余萬,已經逼近四百萬。
而并州的人口基本上也就這些了,都跑到了他的治下。剩下的大片土地,基本沒有太多的人。這就是因為戰亂的影響,還有這兩年的糧食產量一年不如一年,人口銳減,再有先前董卓、丁原、呂布等人的原因,并州的人口本就不多。
而王這一次新增的人口,還有一部分是太行山的黑山軍,他們被袁紹、曹操、張楊三伙一起干,活的也是相當艱難。所以許多的小部賊寇,干脆就弄死了頭領,帶著腦袋出山投靠。
新增的人口,除了一部分送去東北,一部分送去草原,剩下的還是留在并州重新劃分了土地,正開展著大規模的建設。主要還是水利建設,這是種地最重要的因素,并州地利不夠,糧產較少。不過好在,這邊的煤比較多,可以通過境內的流通調控,幫助發展。
簡單的說,就是賣煤給幽州、遼東的百姓,再拿錢換糧食。再通過并州百姓的勞動發錢,百姓再用錢買糧食。通過不斷的交易,完成物資的調控。
為了方便運輸,方便物資調集周轉,相應的還要修寬敞的大路,鄉間還要修小路。為了更快的提高速度,工匠終于想起了打造鐵軌,建造專用的馬車,直接在鐵軌上行駛。但還有各種問題,比如冬天下雪,比如上坡不好走等等。目前只有一條試驗性質的鐵軌路,從薊縣到臨渝。
這也算是馬拉火車了,只不過這代表的是先進,是創造。
科學不是實例,而是方法,是發現、總結、研究、發展、迭代的一套理論系統。王大將軍正是將這個理論系統,用政權確定,用政策支持,各種的研究都在開展,都在進步。
這會促使社會形態產生變革,而社會形態的變革,又會催生相應的文化,文昌閣的一幫噴子每天窮經皓首,應對、適應著社會變革,促進著王大將軍治下思潮迭起,使得文化空前的繁榮。
而作為當今聚集最多文人的地方,借著商隊不斷傳遞出的文昌報,同樣也對其他地方的文人形成著巨大的影響。
只不過對于諸侯的影響比較有限,他們并不關注文化如何,關注的是王賊十稅一,沒有雜稅,不強征百姓勞役,反而是花錢雇傭,到底是怎么維持住治下運轉的。同時也在關注各自的治下,絕對不允許有人宣揚王賊那里多好多好。
在這樣一個時代,他們的封鎖當然是高效的。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出過縣,只要壓制,消息是很難傳遞起來的。豪族更加的不會給王揚名,畢竟王是他們的生死大敵。要不是實在沒辦法,也實在沒有挑頭的,他們也想先弄死王。畢竟真讓王得了天下,他們這些人必死無疑。
所以他們的行動還是成功的,盡管早先幾年就已經傳播,但是王創業都已經十年,早都不是什么熱點,人們早都忘了。或許之后偶爾餓的發昏,神游天地之時,會暢想一下曾經聽到過的不敢想的盛世……
不論幽州還是遼東,夏日都很熱,河里都是孩子,每年都得淹死幾個,怎么說都不聽。這是控制不住的,孩子本就貪玩,無知者無畏,一個跳河,那就一群孩子跳。這時候也沒有孩子自己玩的,都是一群一群的。父母干的活多,每家每戶又都是一堆的孩子,根本管不過來。
雖然有警尉巡邏,但是總不能一直盯著河邊,總有疏忽的時候,所以每年都有一些慘事發生。
除此之外,那便沒什么大事兒了。要說景色多好看,那就過分了,實在也沒什么好精致,就是自然么。一開始的時候看著還可以,畢竟有兩千年時間的巨大差距,空氣都不一樣。但看的多了,就該明白這背后的百姓有多苦,如此再一想,似乎多好的景致也沒什么大意思。
不過薊縣卻是不一樣的,這里也算有一景,那就是熱鬧與繁華。
自從將軍府轉移到薊縣,政治經濟中心隨之轉移,而經過三年的建設,更大規模的文昌閣、醫學也在薊縣城外建設完畢,留下了一部分骨干力量在徒河繼續發展,其他人都轉移到了薊縣這邊。
再加上商業貿易往來,南北貨物這里都有,而且也沒有宵禁的政策,薊縣這里初步的有了夜生活,文昌閣的文化人,以及官吏是消費的主力,他們的待遇好,閑錢多,自然消費的多。
所以在薊縣城,到處都是人,有短打的漢子,光膀子的小破孩子,穿著講究的文人,一身青衫的官吏,還有各種錦衣的商人,男女老幼,有錢的沒錢的,什么人都能見到。
這一日,王正無聊的在河邊釣魚。現在河里的魚可難釣的很,早兩年就網沒了不少,而且小孩不能光跳水啊,他們也抓魚,反正能吃的都不放過。現在的物資還是不豐沛,百姓還是吃不飽。
不過因為大規模的制冰,大規模地網魚,夏天的時候也能吃到海魚,就是不如冬天時候便宜,到底增加了運輸成本么。另外在薊縣這邊,也有魚塘,不過產出比較有限,沒辦法供應龐大的市場,也因為新鮮,價格更高。
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得慢慢的發展……
“大將軍。”親衛小心的湊過來,就怕擾了大將軍的魚。
“何事?”
“曹操遣使隨商隊入薊縣,此乃曹操親筆信。”
王挑了挑眉,剛要接過信,感覺到魚竿傳過來的動靜,啪的一下提起了魚竿,一條估摸著二三斤的魚帶著水花出了水面,瘋狂的擺動著。
邊上的親衛懂事兒的過來摘了鉤,扔進已經裝了不少魚的木桶里。
大將軍這才接過了信,展開看了起來。
其實也沒什么重要的,就是吹捧了一下王打擊草原的功績,讓百姓都吃飽的大志,揚帆出海探尋未知,尋良種回中國的精神。接著便是分析了一下當今天下局勢,而后痛斥袁紹臭不要臉,先綁他親爹,又奪他兗州。最后說出了目的,希望他王大將軍可以南下,攻打冀州,如此兩方夾攻,雙方有利。一方占冀州,一方復兗州。
此外還送了兩個二十歲的少婦過來……
這是聽說了他大規模的與豪族聯姻,養著二十多個媳婦,還都要是十八歲以后才結婚,以為是好色同道,所以來了個投他所好。
該說不說,王感覺還挺復雜的。遙想當年,他便曾經想過,說不定要跟老曹過過招。老王,是有那么幾分老曹的精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