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 > 第八六五章 只是看起來慢

      第八六五章 只是看起來慢

      呂布被打的服服帖帖,手下也被分散的到處都是,再也沒了勢力,只有他自己一人。尤其在入了黃忠麾下做一個小卒,深入的接觸了這些基層的士兵,感受到了他們對王極度狂熱的崇拜之后,更是死了東山再起的心。

      如此放下了心,他也更好的融入進去,感受著王麾下軍隊的不同。他有勇無謀,但畢竟是統帥數萬軍隊的大將,只能說戰略意識差勁,但基礎的軍事素養還是很強的,甚至可以說超過了王麾下的絕大多數人。

      細細了解一段時間,他便覺得王這個大反賊真的能得天下。

      入伍配發棉服、棉靴、手套、帽子,一身的制式兵甲,還有軍需的學徒幫著量身調試到合適的緊湊程度。吃食方面,也算是豐富,各種的咸菜,雞蛋、鴨蛋、鵝蛋,每天都有肉湯,每周都能吃肉,油水相當足。基礎訓練一日兩餐,高強度訓練一日三餐。有著完善的休沐制度,以及退伍制度。

      這些都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強大的后勤能力。

      再有一點就是這些士兵都相當彪悍,尤其遼東的兵,他們隨著王的時間最長,成陣的時間也最長,訓練的時候都往死里練,更別提打仗的時候,戰斗力十分強大。

      甚至成陣時間短許多的幽州兵,經過了兩年時間,也已經融入進了軍隊,成了從骨子里就彪悍的一員。

      這還不是全部,軍隊強制掃盲,從最上層的行軍司馬,到最基層的伙長,一層壓一層,硬逼著普通軍士識字,每天晚上都要學習。同時一伙的十余人,還要演練戰陣合擊之道,緊密協作。按照呂布的估算,在搏命的情況下,王的一伙軍士,能打二三十個他以前手下的并州軍。

      而到了正副伙長這個級別,也并不輕松。他們識字讀書要讀的好,政策要理解的好,還要參與從軍執事組織的戰術培訓。他們要學會戰術意識,學會伙與伙之間的協同作戰,學會在沒有百將領導的時候,如何自我重組,切入戰場。

      更高一級的百將,那就要到都尉部的從軍長史那里學習更高的知識,培養更高級的戰斗素養,戰術意識,統御軍隊的方式方法,開始上管理課,思想課。

      這是一套嚴密的軍隊上升通道,也是軍官篩選方法。戰功肯定是考量的條件,但其他的要素,更是重要。

      呂布自我評價,他要是不能打,在王麾下都出不了頭。但能打的,肯定能出頭。畢竟是軍隊,現在又是冷兵器時代,能打,能帶著別人一起打,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那就能出頭。

      如此種種,使得呂布在軍隊中老實下來,服從著他一腳就能踹死的伙長的領導……

      王也見到了呂布的老婆孩子,當然更見到了貂蟬,確實很漂亮,媚骨天成,身姿妖嬈,也不怪呂布念念不忘。

      當然他也僅僅只是看看,沒有別的想法,單純的好奇。盡管這個時候,小妾一樣是交際的工具,但王大將軍是正人君子,雖然爛事兒干了不少,但這么爛的事兒他還干不出來,他可不是豪族。

      再說他的媳婦也不少,一天一個都得從月初排到月末,而且都是大家族培養的女子,個頂個的漂亮,個頂個的有文化,只不過貂蟬是有別種風情罷了。

      見到了貂蟬,王還跟呂布聊起了王允連環計的問題。結果得到的答案,有些出乎意料,因為呂布知道。

      呂布說,在弄死了董卓,王允也死了之后,貂蟬就把事情跟他講了。而呂布在弄死了董卓之后,自己也已經反應了過來。但是他并沒有追究王允,更沒有怪罪貂蟬。因為他自己也想殺董卓。

      在呂布的同鄉李肅游說他殺丁原納投名狀之時,呂布拜了董卓做義父,從那時他就想殺董卓了。和殺丁原的理由一樣,是野心。他當然也不想頭上有個爹。

      不過現在呂布的野心已經被錘沒了,對于王十分尊重,對此,王表示欣慰……

      董卓的死,確實如同先前王預料的一樣,對于并州局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先前要來打王的韓遂、馬騰二人,獲知董卓死訊,李傕、郭汜占據長安,他們便沒再行動,而后轉道去了長安。

      之后韓遂被打發到金城郡,馬騰則是領兵駐扎在郿縣,就是董卓修建郿塢的地方。

      其實他們也是看王沒有更進一步的擴張,拿下了雁門之后就沒了動作,只是在修路架橋,興修水利,招撫流民,開展生產活動。

      這讓他們感覺不足為患,終究沒有勢如破竹的大面積占領土地,沒有打到他們家門口,所以雖然十分重視,但下意識的,其實還是會不自覺的放松。

      是因為王擴張的速度看起來很慢,讓他們以為時間還有很多。而沒有同王真正的交過手,士兵沒有真正的打過仗,他們并不了解具體戰斗力。

      另外一方面,王擴張的也確實很慢。造反到現在已經八年多,竟然才只是打下了幽州以及并州的一部分,對于能夠征兵三十萬的實力來講,確實很不夠看。

      當然這是諸侯看到的樣子,他們沒有算上外面的土地,或者在他們看來,那些都是荒蕪的地方,要也沒什么用,根本沒重視。

      但實際上,如今的東北,已經全部被納入到了統治,最北已經到了兩千年之后的外興安嶺南側地區,整個東北平原全部到手。

      扶余、高句麗都被趕到了長白山的東側,在山里討生活,并且還不斷的有人出逃,投靠到王治下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除了自己找地方種幾畝薄田,就是漁獵,再不就是采集山貨、草藥,捕獵野獸,在專門開放給他們的市場換取將軍錢,再用錢去購買生活物資。

      他們的儲蓄都是將軍錢,被控制拿捏的很死。

      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還要稱臣納貢,每年都要上貢數目不菲的各種物資,這兩方一句廢話都不敢有。他們很清楚,他們能活著,是因為弄死他們的投入與收益不匹配,而不是不能弄死他們。換句話說,王沒看上他們。

      其實這兩方的人口已經不多了,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口,這幾年一直被殺,被攆,被吸收吞并,基本上剩下的就是兩方的貴族,以及強勢控制的奴仆,加一起能有個兩三萬人就不錯了。這時候的高句麗,還不是四百年后能給中原王朝添麻煩,坐擁六十萬大軍的高句麗,收拾他們真的太輕松了。

      從頭至今,王與扶余、高句麗都沒有爆發出一次像樣的戰斗,給他們收拾的瑟瑟發抖,還不敢投降。因為他們也知道王的政策,根本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要不然他們早投了,誰愿意膽顫心驚的過日子啊。

      也是吸收了他們兩家的人口,再加上不斷的往那邊遷百姓,這才能夠將地盤擴張到整個東北平原。

      除了東北平原,還有草原的地盤。對于草原的打擊,在收拾了兩年高句麗以及扶余之后,廖化便一直在冬日里進攻草原。

      這么多年下來,已經打出去一千多里地,一半的草原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王手下最強的部隊,其實就是廖化掌控的驍騎營,一直保持著滿編六千多人的狀態。高強度的戰斗,每年都得死上一批,少則幾百,多則上千。

      而驍騎營的服役制度,也是最特殊的。時至今日,驍騎營已經不再直接招募民兵,而是從其他各部遴選補充。服役三年之后,還會回到原部隊繼續服役,不斷的帶動其他部隊的騎兵戰斗力。

      之所以沒有擴大規模,主要就是要那么多的騎兵沒有用,他又不著急,并不想如同漢武帝那般對匈奴打殲滅戰。當然現在的鮮卑,也比不上匈奴。即便還茍延殘喘,大部盤踞在并州的南匈奴也不怎么樣,廖化早都把他們打跑了。

      現在治下的所有騎兵,大概在兩萬多,占比不到三分之一。這個數量的騎兵,已經足夠用了,沒必要搞那么多的騎兵,消耗也大,不劃算。而為了應對騎兵,他還有相應的鉤鐮等武器,甚至還挖掘人培養了一部分的重步兵。多兵種協同作戰,互相克制,這是用兵必備的基本素質。

      而且他的整體大戰略,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徐圖天下,穩扎穩打。大規模的戰爭,估計也就只有那么幾場,因為那是敵人的殊死一搏。所以他不要有多少什么什么兵,他要的是夠用,要的是能守住勝利果實。

      打擊草原,有廖化帶著驍騎營打游擊就已經足夠。現在廖化打游擊,那才叫精通,深諳襲擾之道。鮮卑也知道一旦入冬,廖化必定來襲,他們當然也會組織各部落,提前準備防守。但是沒用,廖化比他們都熟悉地形,戰斗經驗太豐富了,玩戰術,鮮卑人真不行。

      明知道廖化會來,也確實組織了反擊力量,但就是打不過,每年冬天,鮮卑都要消失很多部落。他們的食物被廖化破壞,他們的的男人被廖化殺死,剩下的女人孩子,不是死了,就是不得已投奔了別處的部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