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恍恍惚惚又半月,又是腰酸屁股疼,所以今日休息。
還有一點要說明,老弟的筆名換了。
由原‘楞個哩嗝楞’,改為‘子施’。
換筆名的原因,這一對比就感覺出來了。以前的筆名多少有些不正經了,一看就是撲街底子,難成大事。現在這個就好多了,簡短,上口,干脆,有力。
以前的筆名沒什么故事,純粹取名取煩了,因為我想到的,早都已經被注冊了。就楞個哩嗝楞,七的隆冬嗆的整上了,有種真誠的二逼的感覺。也是昨日有所感,夢中驚覺,所以找責編換了個筆名。
現在的筆名,也沒什么故事,單純的因為老弟姓‘施’。
本想叫‘方人也’的,更有感覺,但很可惜,旁人也有感覺,重名了。
后枯坐半晌,苦思冥想,都是二三四五六個字的,不如這個有感覺,一看就不尋常,有撲面而來的氣質,雖不知到底是什么氣質,但大抵不是二逼的氣質了……
至于為什么前邊加個‘子’,蓋因其有多種釋義。一、古代指兒女,后專指兒子。二、泛指人。三、男子的美稱或尊稱。源于辭海網頁版,此外,還有四五六七八九十不提。這是一個好字。
至于為什么不反過來弄個‘施子’,一來,老弟怕名太大,福太薄,撲的太快,死的太慘。二來,不那么上口,比起‘子施’來,感覺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