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威回到國內,就將余梓賢和曹婧等人叫到辦公室,把國家調研組對他們在烏蘇市建設的“寧成境外加工園區”肯定態度,傳達給他倆。
二人聽后,頗為激動,甚至有些摩拳擦掌的樣子。
費威的心境和他倆一樣,激情澎湃,豪情萬丈,就等著要甩開膀子大干一場。
“費總,我覺得既然要大干,要籌劃那么多大項目,那我們的這個園區,是不是應該改一改名字了?”余梓賢目光熠熠地說。
“你說。”費威來了興致。
余梓賢得到費威鼓勵,信心十足地說:“我們規劃的那些項目,以及將要建設的項目,不僅僅局限于加工范疇,而是涵蓋了工業生產的諸多內涵,所以應該把中間的‘加工’二字,改成‘工業’比較恰當。”
“‘寧成境外工業園區’,不錯,這個名稱確實比原來那個涵蓋得更廣,很好啊,梓賢,有兩把刷子。”費威頻頻點頭。
“我也覺得這個名稱更好,更大氣。”曹婧說。
“好吧,回頭我跟趙旻通氣,如果她沒有意見,咱就叫‘寧成境外工業園區’。”費威的臉上綻放著一層光輝。
“還有一點,我要和你倆商量,”費威說,“既然領導們對‘寧成境外工業園區’這么重視,我們的野心、規劃,以及未來的投入又這么大,所以為了避免失敗,我打算搭建一個強有力的園區班子……”
“首先,你們倆要分出一半的精力,協助抓好境外園區的建設,具體就是梓賢負責項目的謀劃,并招引國內企業入駐園區。而曹婧要抓好宣介推廣和公關等工作……”
“然后,我要將客商合作委員會和‘金禾’集團的各部門副總監,全部抽調到烏蘇市的園區,協助趙旻工作。我明天打算召開股東會議,希望你倆支持我。”
“好啊,我沒說的,全力支持。”余梓賢說。
曹婧臉頰緋紅地望著費威,“費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咱們大干一場。”
第二天上午8點半,費威主持召開了客商合作委員會和“金禾”集團中高層會議。
她傳達了陪同國家調研組,赴烏蘇市調研的情況。
與會者的反響十分熱烈,他們激動的情緒,比余梓賢和曹婧,有過之而無不及。
費威見大家討論得如此熱烈,便趁熱打鐵,提出了加強“寧成境外工業園區”班子厚度的建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
穆青雖然遠在省城,但“寧成境外工業園區”熱鬧繁忙的建設場景,他始終關注著。
他的心里焦慮萬分,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飛到芬河市,飛到俄羅斯烏蘇市,與趙旻一道并肩作戰。
潘慧的病情康復,取得長足進步,她已經能夠流利地和人進行語交流,語功能恢復到病前的90%。
但她還不能站起來走路。她始終坐在輪椅上,仍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康復訓練。
但這是一個長期的功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