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佛堂,走到石階上,小小寺廟里精工雕琢的建筑、再次映入眼簾,與后山那荒蕪無人的山峰形成了強烈對比。一如焚香繚繞的佛堂上,身著灰色麻布粗衣、卻相貌精致身段婀娜的女郎。
秦亮走出來后,還想回頭看,但因認定女郎是王廣家的女眷,才在王廣面前忍住了。
緩緩的木魚聲依舊以不變的節奏,在空氣中飄蕩著。這樣的聲音,因為極有規律、聲音不大,倒不會讓人覺得吵,人們很快就會無視之、甚至當作一個背景般的氣氛。
王廣用閑聊的口氣問秦亮年紀,秦亮說今年實歲二十、還沒到。王廣又問,是否娶妻了,秦亮說尚未娶妻。
這時王廣轉頭看了他一眼,語重心長地說道:“確實不小了,仲明還是要成家,先成家,再立業。”
秦亮道:“仆從洛陽太學回鄉,母親不幸身故,遂在家守孝兩年有余。接著受征辟入洛陽、來淮南,就沒顧得上。”
王廣點頭道:“不錯不錯,有孝心。”他接著說道:“仲明這樣的年輕才俊,又有孝道,仆與仲明頗為談得來,惺惺相惜之下,真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意。”
秦亮拱手道:“仆也一樣,能結識公淵,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倆人相視“哈哈”一笑。
王廣道:“去年起,仲明正好在淮南為官,與征東將軍府常有往來,你我才能不時相見。這幾天離別后,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了。”
秦亮聽他東拉西扯,也只好回應道:“估計孫將軍會回洛陽,仆也要跟著他回去。彼時洛陽相見,再把酒歡何如?”
“不過清談來往,終究只是泛泛而交。”王廣用玩笑的口氣道,“如果仆與仲明本就是親戚關系多好,這樣彼此不是可以時常來往?”
秦亮一面陪著露出玩笑的神情,一面終于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佛堂門口。
卻不料王廣也跟著回頭張望。倆人收起目光后,頓時面面相覷,一下子都沒吭聲,或許彼此都不知
從何說起。
秦亮心里嘀咕起來:這大胡子老小子剛才說著那些有的沒的,啥意思?敢情他想把妹妹或者女兒嫁給我?
王廣是女方,他當然不好主動提這事,但剛才的玩笑話,不就是那個意思?秦亮如果還不懂的話,別人真的也不能做得更明顯了。
倆人出了寺廟,又在山間小路上溜達了一陣。這時秦亮的話比剛才少,他心里仍在琢磨剛才的事,不禁暗里猜來猜去。
那些隨從在后面遠遠地吊著,其實這里很安靜且沒有外人,秦亮幾度想明說、問清楚,但他終究還是覺得不太好。
入鄉隨俗,到哪個山頭唱哪首歌。在這個時代,最合適的做法、是男方先找個媒人做中間人,中間人兩頭聯系,就能把事情和雙方態度搞清楚,這一步叫納采。這樣的做法最體面,等事情搞成了,這一套流程下來就叫明媒正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