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康熙大帝 > 第五十八回 西域平天下歸一統 黃河清玉宇

      第五十八回 西域平天下歸一統 黃河清玉宇

      康熙的大軍又進發了。這是個寒冷的秋天,大片大片的衰草、枯葉,在草原上起伏如波。白毛風吹得嗚咽作響,白天行軍倒也不覺什么,到夜晚露寒霜凍,宿在帳篷中的軍士們無不凍得牙齒迭迭發抖,但接濟的冬衣卻還要半個月才能送到。更吃不消的是,糧道越來越遠,根本供應不上。士兵們只好殺馬充饑。康熙幾次派人嚴令索額圖速將糧食運來,索額圖都答復勉力供應,但供應的糧食卻少得可憐,幾乎是一到就光。飛揚古知道,這是在烏蘭布通戰役中索額圖將軍糧全部東調的結果,但他是主帥,不敢將真相奏明,只好命北路軍節衣縮食,勒著腰帶趕路。

      待到九月初,康熙的中軍已只余了三天軍糧,離著塔米爾還有十日路程,恰這時接飛揚古軍報,北路軍已經斷糧!從行的武丹、素倫見康熙急得容顏憔悴,都勸暫停行軍,以待軍餉。

      “今兒是初九,”康熙仿佛不勝感慨,苦笑一下說道,“京里正是攜壺登高、賞菊消寒的日子,他們哪里曉得朕在這里吃苦?送來的折子都是‘恭請圣安’,誰知道他們心里都想些什么!”

      阿秀和素倫對望一眼,他們心下也是酸楚,卻不敢回康熙的話。武丹卻嘆道:“這里離著甘陜這么近,卻要從科爾沁、隆化調糧,真不知這些大爺們當初是怎么調度的!”

      一語提醒了康熙,想起自己在延安、榆林秘密安置的幾個廳,那里有的是糧,為什么舍近求遠?康熙此刻真是感念周培公銘心刻骨,精神一振,說道:“飛騎去飛揚古軍中傳旨:命派干員至榆林、延安、伊克昭,取出糧食全部供應北路軍!”“那我們這邊怎么辦?”素倫問道。康熙說道:“北路軍要切斷葛爾丹歸富八城之路,又要攻城略地,路途遙遠,斷不可無糧。我們這邊——從今日起,自朕至馬夫,一日僅供一餐,等待索額圖的援糧!”

      這怎么行?武丹愣住了,張了張口,卻說不出話來,半晌才叩頭,嗚咽著說道:“奴才遵……旨。只求皇上您……”

      “不要勸了。”康熙眼中飽含淚水,看了看這個跟了自己多年的侍衛,“朕和眾人一樣,士氣才保得住,不然,走得更慢……”

      皇帝與馬夫一樣,每日只在午間供應一餐!詔旨傳下,將士們無不失聲痛哭。康熙卻顯得毫不在意。當日即召集從駕千總以上的官佐,命全體席地而坐,語重心長地說道:“朕雖沒嘗過餓肚子的滋味,也知道很難過的。好在我們是在草原上行軍,野羊獐狍之類的偶爾能見,還能邊打獵邊行軍。從朕的將士,朕已令人記名,朕是忘不了你們的。今日有難同當,異日自然有福共享,這是朕這會子想的頭一件。”康熙深邃的目光望著遠處,又道,“第二層,如今國家處*開國最為興旺之時。昨日朕看了邸報,山左大熟,山右大熟,江南也是大熟,國庫的糧食多得十年吃用不盡!我軍乏糧,只是一時運不上來而已。葛爾丹困守塔米爾,也是兵疲糧盡,且是毫無糧源。不數日間我軍糧食就會運上來,大家何必為一時之困憂心?朕此役乃為了天下一統,西域中原永不再遭兵亂,師出有名,堂堂正正,慢說有糧在后,即便無糧,朕就是吃雪,也要窮追到底,剪除亂我中華的禍根……看到你們受累挨餓,朕心里很難過……”說至此,康熙低下了頭,場中一片唏噓之聲。

      “抖擻起精神來!”康熙陡地提高嗓門喊道,“河南巡撫的奏本說黃河清了,這就是天降之祥瑞。黃河清,天下一統,這是朕多年的宿愿!違天不詳,順天者昌,愿與諸君共勉!”軍官們聽至此,齊聲跪起,腰刀馬刺碰得叮當作響,雷鳴般答應一聲:

      “喳!”

      ……餓著肚子行軍八日,前鋒軍已和葛爾丹軍交上了火。看樣子,葛爾丹的軍隊也是餓得僅能保命,雙方一戰淺嘗輒止,打了個平手便各自回營。巳時時分,康熙后營來報,說糧食運到,雖說只有四百石,但于此時,卻不啻久旱逢甘雨,軍士們立時埋鍋造飯,準備下午全力進擊葛爾丹的大營,搗毀這一最后的巢穴。

      不料午飯后,敵營在陣前縱起火來。此地因久經戰亂,無人放牧,荒草長得齊腰高,秋云風烈,枯草茂密,霎時間,從南到北無邊無際一片火海卷將過來,烈焰騰空,黑煙和燃著的草葉沖起老高,乘著西風漫卷而來。清營立時一片慌亂。

      康熙剛剛巡營回來,聽見外頭人喊馬叫,想是葛爾丹舍命前來踹營,一步踏出帳外,便被武丹和素倫一邊一個挾著扶上了馬。武丹扯著韁繩,滿頭熱汗,大叫:“皇上快走,奴才帶著中營撲火,就是死了,也得叫它一個時辰再燒過來!”素倫一把推過武丹,說道:“皇上不能沒你,你護著主子走。這是我的差使,你快,快!”說罷返身便命令隨從,“有種的就跟我滾出一條火路來!”

      “慢!”阿秀忽然掀簾出來,她的臉色鎮靜異常,“你們不知道草原上的火,只要不下雨,你跑死馬,照樣追得上你!”

      “臭婆娘!”武丹早已忘了禮儀,暴怒地破口大罵道,“要不是你這陰人在軍里,怎么會招來這陽火?不走,難道就燒死在這里?”

      阿秀冷冷一笑,說道:“你粗人說急話,我不計較,但我說的是實情!”說著,取出火煤子,晃著了,向地下一丟,立即將腳下的草燃著了。

      康熙立時大悟,在馬上拔劍命道:“傳令各營,立即點火,燒出空場,把大營移過去!”頃刻之間,清營也是一片火海,向東蔓延燒去,待西邊烈火到時,康熙早已安全移營。

      夜幕悄悄降臨在燒焦了的草原上。沒了草,也就沒了慣常夜夜作響的沙沙聲,沒了鳥獸,沒了時而傳來的狼嚎豺叫,真個是萬籟俱寂。康熙巡營回來,見武丹在帳邊轉來轉去,遂問道:“不是叫你去安置運來的糧食么?你在這里做什么?”武丹紅著臉,低著頭用腳跐著草根,說道:“……奴才今個兒犯粗,錯罵了貴主兒,奴才……”康熙爽朗地一笑,罵道:“你這犟驢子,誰計較你!辦你的差去吧!”說罷徑自進帳來,笑謂阿秀:“幸虧帶了你來,不然,朕就要去見列祖列宗了!武丹方才負荊請罪,朕打發他去了。”

      阿秀緊鎖眉頭,半晌才吁了一氣,說道:“主子,你想過沒有?我們放的這把火要阻了后頭的糧道……”康熙聽了不禁一怔,良久,舒眉笑道:“運糧的都是蒙古人,他們不要緊!不過……恐怕要慢些了。”正說間,外頭素倫進來稟道:“皇上,北路軍的年羹堯來了,求見皇上!”

      “年羹堯?”康熙一時想不起,良久才笑道,“是那個穿白衣的驍將!叫他進來!”話音剛落,年羹堯已一步搶進來,伏地叩頭道:“奴才年羹堯,恭見萬歲請罪!”

      康熙不禁詫異,問道:“你請的什么罪?慢慢說,不要急!”

      “北路軍已與回部會師,阻住了葛爾丹西逃南竄之路,葛爾丹的侄子阿拉布坦遞表歸順朝廷!葛爾丹率一百人突圍不成,在阿察阿穆塔臺吞金自殺。奴才……”

      “且慢!”康熙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止住了年羹堯,“你說什么?!”

      “奴才說葛爾丹已經死了。”年羹堯說道,“正面敵軍是葛爾丹的女兒指揮,原想擋住我軍,讓葛爾丹逃走,她不知道我軍已經斷了歸路……”

      “死,也要有個尸首?”康熙還是有點不信。

      年羹堯抖索著手,從靴頁子中抽出一張紙雙手捧上,說道:“這是葛爾丹的絕命書。飛軍門令奴才代轉,未能生擒此獠,有負圣上珍重寄托……”

      康熙一把抓過來看時,上頭歪歪斜斜用漢字寫著:

      雕弓斷,羽翼飛,親朋叛,士眾散,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葛爾丹絕筆

      怔了良久,康熙突然哈哈大笑,說道:“你就為這請罪?朕說生擒葛爾丹,也不過要明正典刑而已。他既死了,朕歡喜還來不及呢!有酒沒有,斟上一碗來!”

      “奴才殺了葛禮!”年羹堯突兀加了一句,說罷,用頭重重碰地。

      帳中眾人聽了無不大吃一驚,年羹堯一員微末偏將,怎么就敢如此?一個個都嚇白了臉,阿秀正喜極而泣,也不禁愕然注目,一時帳中一片死寂。

      “為什么呢?”半晌才聽康熙問道。

      “他扣發甘陜運向北路軍的軍糧!”年羹堯硬邦邦地回道,“大帥命我督糧。他說糧食全已分發難民,奴才親往榆林、延安糧庫,見庫中尚有一百余萬石糧,逼他立即發出,他卻左推右諉,說無馬無車,難以資軍,也是奴才急了,罵他兩句,他就說奴才以下犯上,怙惡不悛。奴才一怒就斬了他!”

      此人年方而立,位輕人微,不是他自己說出來,誰也不信他竟如此強悍兇惡。康熙盯了他移時,說道:“你是哪一旗的?”

      “漢軍鑲黃旗。”年羹堯亢聲答道,“現在四爺藩署當差。奴才擅戮大臣,請旨抵命!”

      “那葛禮是新起復的甘陜總督,”康熙回身坐了,說道,“扈從如云,親兵如林,你怎么就能殺掉他?”年羹堯叩頭答道:“軍中餓死士卒近千,幾次督糧不到,奴才借了大帥的天子劍,誅了他,請旨治罪!”康熙沉默良久,不置可否地說道:“此事暫且不議,你不必歸營,就在御營待命,去吧!”

      康熙屏退了所有的人,他想獨自思索一會兒。臨出北京前,曾屢下密詔給北方各省,全力支援飛揚古。葛禮怎敢如此大膽,公然抗旨?科爾沁和察哈爾供應的六千輛糧車,為什么不用,卻用馬匹一點一點地接濟前線?更令人詫異的,榆林等廳的設置,除自己和高士奇之外一人不知,葛禮又怎么偵得實訊,難道高士奇竟敢泄露么?……一大串的疑竇想得康熙腦門發燙。他站起身來踱了幾步,忽然聽見外頭遠處幽幽的一陣簫聲,嗚嗚咽咽十分凄楚,歪著頭聽了一陣,覺得曾聽過此曲,因叫進素倫問道:“是誰在吹簫?”

      “是明珠。”素倫答道,“方才武丹回來,說明珠帶著枝簫在那邊土坎邊上轉悠……”說話間武丹已進帳來,康熙便問:“武丹,你聽聽,什么時候曾聽過這個曲子?”

      武丹側耳細聽良久,笑道:“后一半兒奴才聽出來了,是那年在葦子胡同魏東亭家,明珠吹的,前半截卻沒聽過!”“前半部是當年在悅朋店何桂柱家,明珠吹的!”康熙又聽了一陣,突然恍然大悟,二十六年前初見伍次友,和在魏東亭家聚集侍衛策劃清除鰲拜的往事一齊涌上心頭。他取下掛在帳壁的斗篷披上,一聲不響地便向外走,武丹和素倫只好遠遠地跟著。

      這些日子,全軍最不好過的要算明珠了。自打中軍缺糧,他就被減成兩餐,康熙令全軍日餐一頓,卻又被人克扣,有時隨便丟兩個窩頭給他。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明珠經歷過很多,并不十分在意,可怖的是跟著監視他的親兵,待他愈來愈兇,動不動就發作他:“該死的人就該自己去死,何必定要皇上發話?”這明珠像一只落架鳳凰,能有什么辦法?無以排憂,踱至這焦荒的秋月下,不禁思緒萬千,遂靠著土坎兒吹了一陣子簫。蒙眬間昏昏欲睡時,卻聽有人道:“明珠興致不壞嘛,是你吹的簫么?”

      “萬歲!”

      明珠驚得一怔,一骨碌翻身俯伏在地,說道:“萬歲,奴才明珠,不合吹簫驚動圣駕,望乞恕罪!”

      “起來吧!”康熙略招了招手,月光下見明珠瘦骨伶仃,滿面憔悴,頭發足有二寸余長,想想一個上書房大臣落此地步,不由一陣憐憫,“這些日子斷糧,恐怕你吃的苦頭更大,難為你頂了過來!”

      “奴才區區之身,何足道哉!”明珠哽咽道,“此次葛爾丹逃逸,全軍斷糧,乃是人為之禍!”

      “什么人為之禍?”

      “有人想將皇上餓死在草原上!”

      “誰?”康熙心中一動,厲聲問道,“你仍想害人么?”

      “臣豈敢!”明珠并不害怕,大聲說道,“臣此生坑陷人已多,伍先生、周培公皆臣害死,如今已懺悔不及,哪會再去陷害別人。臣已絕了皇上賜生的念頭——既然懺悔而死,皇上應允臣盡而終!皇上想想,是誰把河北、山西的軍糧全部調往烏蘭布通的?蒙古有成千上萬的馬匹,為什么只用一千匹運糧?難道缺糧嗎?烏蘭布通之戰,布置得天羅地網似的,怎么偏偏就走了元兇?——飛揚古一代名將,又怎會有此失漏?若不是有人從中作梗,怎會有皇上這次萬里之行!”說罷,竟自嚎啕大哭,“奴才是該死之人……遭逢圣世,本應做賢臣,卻做了佞臣……萬歲,你殺了我吧……”

      康熙聽著,臉色愈來愈蒼白,聯系南巡時的怪事,他心中若明若暗已有成見。半晌才道:“你……也不用這樣。自明日起,有事仍可直接奏朕……”說罷一聲不吭徑自回帳,布置第二日全力進攻小珍的軍營。

      但仗已用不著再打了。第二日凌晨,小珍軍營正中寨門大開,穆薩爾和小珍自用黃綾捆縛著至康熙大營投誠,僅余的三千葛爾丹驃騎兵棄刀丟弓,列成隊跟在他們后邊亦步亦趨,走至康熙大帳前,黑鴉鴉跪了一大片。康熙忙不迭命人解縛,迎進帳中說話。原來小珍以為丈夫已死在清軍之手,要誓死與康熙周旋的。穆薩爾繞道數千里,當日才趕回大營,又聞知了葛爾丹死訊,小夫妻本來就不愿與朝廷為敵,一商議便帶全軍前來投誠。阿秀和小珍本就是好朋友,說起來小珍還救過阿秀的命,此刻姊妹見面,不禁抱頭大哭,滿帳中蒙、滿、漢人見此情景無不凄惻墜淚。

      康熙此時真是喜憂交加,搓手連連感嘆,數十年之憂,竟然就這樣煙消云散!但兩軍皆是沒有糧食,馬、駝已經殺得殆盡,又如何是好?正為難間,年羹堯卻道:“皇上想是為糧食擔憂?您想,正面之敵一去,飛軍門那邊的糧食就能運來!今日飛馬去傳旨,臣料三日之內必有大批糧餉運到!”康熙盯視年羹堯良久,大笑道:“好,好,看你不出,竟是良將之材!你殺葛禮乃是代天行令,朕不加罪,你放心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