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閣的手指貼著劍脊處的血紋,緩緩上移:﹁你的性子和我很像,小小年紀,做事便謀定而后動,能忍常人之所不能。所以,你才能在坐忘峰七年,還留下命來……
﹁當然,明璣現在也磨練得差不多了……不,她現在心思淵深,機心敏銳,倒是遠超你我,難得的是她卻能立志精修,不為外物縈心,這一點我自愧不如。今后你要學她,才是正途。﹂
李珣唯唯諾諾,應了下來。
不過,林閣的那兩句評句,即﹁謀定而后動,忍常人之所不能﹂的話,卻還是讓他心跳略微加速,幾乎認為是林閣已經看出了什么。
林閣卻一點異樣也沒有,眼中迷離之色更濃:﹁我年少之時,也總把一些事憋在心里,不但不說出來,而且不讓人看透。說得好聽些是有擔當,說得難聽些便是不自量。﹂
看著李珣臉上顯出的尷尬,林閣微笑起來:﹁現在你還小,當然不知道這種作法的害處。初時你只覺得什么事都能自己解決,也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久而久之開始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卻是等閑事了……我,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嗎?﹂
樓外一陣風吹來,卷動門窗紗簾,陰影晃動,在剎那間擋住了林閣的半邊臉龐。
不知為什么,李珣只覺得林閣那邊有一個扭曲的黑影,在燈火閃滅間,大吼一聲,直撞入他心中來。
他忍不住退了半步,背上冷汗刷地流下。
風過,夜明珠的光亮溫潤如昔,只是眼前的林閣卻讓他再也無法解讀。
恍恍惚惚中,只聽得林閣溫聲道:﹁你,知道我的往事嗎?﹂
李珣抽動嘴角,想說不知道,但又沒那個膽子,只好點了點頭。
林閣又問:﹁你覺得,我當年行事,可稱得上自以為是,剛愎自用?﹂
李珣心中叫苦,這種事情,他當徒弟的怎么置喙?平日里當故事聽都已經很尷尬了,現在又要在當事人面前評論,若在處世嚴謹的長輩面前,這可是個大不敬的罪名呢!
可是,林閣的話他又不能不回答,腦子里轉了幾圈,他只能道:﹁弟子在感情一事上,呃……稚嫩得很!﹂
他也知道,這種避重就輕的法子,是蒙混不過的,便很快又道:﹁弟子只是聽師兄們說,感情一事最是微妙,平日里不管多么精明的人,若陷在此中,便會如傻子一般,平日里的心計,十成中未必能有一成……﹂
﹁哈,傻子一般!果真是如傻子一般!﹂
林閣聞大笑,李珣心中連迭地叫苦,只覺得這笑聲委實詭異得很,他根本探不出其中感情的傾向,又怎能對癥下藥,應付過去?
林閣笑了很久,直笑到眼淚也掉出來,這才指著李珣道:﹁你說,誰是傻子?﹂
﹁我是傻子!就因為我是傻子才會過來聽你說話!﹂李珣心中暗罵。
當然,這話是絕對不能說出來的,他只好強笑道:﹁弟子不知!﹂
林閣笑容漸漸斂去,最終搖了搖頭,又恢復了平日里頹廢無力的模樣,他道:﹁罷了罷了,讓你說的確是在為難你!算了,我們不說這個,我今日與你說這些話,只想要你明白今后為人處世的方向。記著,學老四,莫學我!﹂
李珣還能說什么,只是含糊應承罷了。
林閣也不在這個話題上糾纏下去,他將﹁青玉﹂歸鞘,交還給李珣,繼而拿起了桌上的玉盒打開。
出乎李珣的意料,里面竟是一把男子式的發簪,通體青白,似是玉石材質,也沒什么特殊的光澤,只是若仔細察看,上面卻有一絲血線,連貫頭尾,倒和﹁青玉﹂上的﹁回龍槽﹂差不多。
﹁你四師叔都送了劍,我這師父若不表示一下,便是說不過去。﹂林閣臉上略有自嘲之色,將簪子取了出來,遞給李珣:﹁倒也巧,這樣東西對你現在頗有用處。你看看這簪子,可合你意嗎?﹂
李珣忙雙手接過,近距離一瞧,果然那上面的血絲,正是﹁回龍槽﹂。上面血色晶瑩剔透,也不知封著怎樣的靈氣。
林閣在一邊指點道:﹁這玉簪也是由﹃回龍槽﹄封住了靈氣,只不過其中符紋刻畫十分精妙,比你那簡簡單單的一畫,卻是要厲害得多了。這簪子妙用是有的,只是要自己去領會,你可明白?﹂
李珣知道,林閣這也是如明璣一般,要他自行領悟其中奧妙,當然不會有意見,歡喜地躬了個身:﹁多謝師尊!﹂
林閣揮了揮手:﹁我累了,你拿著這個盒子下去吧。一個月后,我們便要下山,趕緊多做準備。﹂
剛剛還談興高昂,現在卻又是番模樣,反差之大,李珣實在有些難以承受,但林閣所安排的,卻是李珣期盼已久的事,他趕忙再謝了一聲,拿起盒子,便要下樓。
卻聽得林閣在身后道了聲:﹁簪名﹃鳳翎針﹄,你……好自為之吧!﹂
這語氣卻是前后矛盾,李珣心中奇怪,往后看了一眼,卻見林閣直勾勾地看著他手上的玉盒,那眼神令他心中一跳。
隨即,樓上珠光隱去,一片昏暗。
李珣心中狂跳兩下,趕緊下樓去。
黑暗中,他似是聽到了一聲壓抑的喘息,攪動黑霧般的空氣,在樓上低回旋轉。
﹁誰是傻子?﹂
林閣那一句問話,不知怎地,刻在了李珣心底。
數月來,李珣除了每日的功課勤練不輟外,便是在山上山下御劍往來,在諸峰谷間穿梭。
這種興奮模樣,是每個初學御劍飛行的弟子都必經的一段,山上的人倒也不在意,最多只是感嘆這小子自坐忘峰上下來后便轉了運。
不但入了嫡系,而且多蒙師長青睞,連四師叔成名的寶劍也都送了他。
這種運氣,旁人還不怎地在意,單智可就嫉妒得很了。雖然他把持得也還不錯,但每次說起這事,那酸酸的語氣卻聽得李珣心煩。
不過,在李珣一句話后,單智便再也不說什么了。
﹁當年單智師兄可是只花了三個月,便能御劍了哪!﹂
李珣﹁毫不掩飾﹂的﹁嫉妒﹂,讓單智心中大悅,想想也是,自己早了這小子七年,現在御劍飛行,轉瞬千百里,豈不比這還在爬云的小家伙高了不知多少?
回過這個味來,單智便也不再多,這些時日他正在準備閉關,也不知是否因為李珣進步神速,給了他太大的壓力。
無論如何,李珣總算得到了清靜。
其實他能御劍,興奮之情是有的,但哪需數日的發泄?他只不過是藉此名目,想找一個僻靜地方,修煉他那見不得人的﹁幽明氣﹂罷了。
止觀峰上,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注視之中,峰上高人無數,各個修為深不可測,萬一被發現了,他可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所以,他連記載︽幽冥錄︾的玉版,都不敢放在身上,而是和那﹁碧陰丹﹂一起埋在了某處,這幾個月對﹁幽明氣﹂的修煉,更是草草而就,時斷時續。
而自從能御劍之后,情況就大不相同。
連霞山連綿千里,有多少隱秘之處,怕是眾人見識過的加起來,也不超過其十分之一,要在這樣的范圍中找一處僻靜所在,實在是太過容易。
李珣對︽幽冥錄︾的興趣,實不在﹁靈犀訣﹂之下,且這邪道法門,入門最速,這幾日被他找到了機會,勤加修行,又有﹁靈犀訣﹂打下的堅實底子,進度也是極大。
﹁寄魂轉生﹂之術,竟被他修到了大成之境。
轉瞬之間,他體內真息的性質,便能夠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從﹁靈犀訣﹂凝成的真息,化為滾滾的﹁幽明陰火﹂||這即是﹁幽明氣﹂的進階。
從此,他在︽幽冥錄︾的修行上,也邁入了正軌。
當然,他并非滿腦子都是修煉苦行的武癡,他也準備再過一些時候,就去和明璣再聯絡一下感情的,就算得不到什么好處,近距離接觸佳人,也是一種享受。
只可惜明璣行蹤之飄忽,就算是在宗門之內也是如此,幾次拜訪都撲了個空。
據說,她是到坐忘峰上去了。
站在萬丈高空之中,運勁抵住激蕩的罡風,李珣盤膝坐在劍上,真息與寶劍的聯系,依然穩固如昔。
他在考慮一件事||距當時下坐忘峰也有八九個月了,他是不是應該再上峰去,念念舊情?
此時,他已能御劍直上直下,速度狂增何止百倍?即便不能一日夜往返,花上幾日幾夜的工夫,也能飛上峰頂。
中途不正是練習御劍飛行的最佳時機嗎?還能順便遂了他未完成的﹁壯舉﹂,豈不甚好?
還有,那位想想都覺得心虛不已,卻又總是讓人忘不得的青吟仙師||自己不是說有空就到峰上去拜望她的嗎?理由也是充足得很哪!
為自己想了好幾個理由后,他的心情不由一暢。
當下決定,今日便去找林閣,請他應允自己上峰一事。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