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的內容很快就轉為中美之間的關系問題,在這件事情上,李潤石明確表示,“我們中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國家,對于資本主義,我們的看法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資本主義制度一定會被更先進的制社會度所替代。在這方面,我們人民黨始終是公開表示這種態度的。第二部分則是我們并不認為資本主義制度發展到現在就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最終形態,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一定會消滅奴隸制度,封建制度。如果資本主義制度并沒有戰勝奴隸制度,沒有戰勝封建制度,而是自身開始采取這樣的社會組織模式,那么我們只能說,資本主義制度被奴隸制度與封建制度給復辟了。至少現在看,美國國內的資本主義制度已經消滅了奴隸制度。這就是社會的進步”
后來,羅斯福的特使,也是羅斯福曾經的衛隊長卡爾遜在自己的回憶錄中用了專門的篇幅記錄了這次談話的詳細內容。卡爾遜記述道:“,在與他(李潤石)談話之前,我已經做好了聽到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語。此類語出現幾乎是必然的,就如同我們在國內也猛烈抨擊共產主義制度一樣。對此,我事先就抱著一種寬容的心情準備迎接這種政治理論上的宣傳。可真正聽到中國新的領導者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評價,我突然發現,或許我們美國人按照我們的自己的傳統來實踐我們對國家以及制度的理念。可我們對我們正在執行的資本主義制度了解程度并不夠深刻。我們或許強調了我們國際歷史上的偉人們做出的艱難抉擇,以及在這種抉擇背后令人贊嘆的智慧與信仰,可我們很可能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到這些抉擇到在追求正義與進步的時候,底有多大的必然性。在于中國領導者的談話中,我突然生出了種種的疑惑,也好像突然理解了很多以前總是無法想清楚的東西。以至于在談話中我竟然有一小段時間內完全沉浸在對世界的看法中,而忘記了我背負的重要使命”
最終,李潤石向美國特使提出了四個看法,第一,中國沒不打算阻止美國接掌英國已經建成的相當一部分世界影響力。第二,中國并沒有打算成為世界的新霸主。不走封建制度的老路,不走帝國主義的邪路。這是中國的戰略基石。第三,中國致力于消滅這個世界上的殖民制度,這與中國和英國之間的戰爭無關。第四,中國愿意和美國共同聯手推行全球化,這也與戰爭無關。
在中國和英國的和平談判這件事上,李潤石也明確表示,中國同意與英國進行和平談判。和平談判的大門從來沒有關上過。當然,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并入中國的事實已經不容改變。在戰爭中已經獲得獨立解放的國家,中國也不會允許英國對它們再次實施殖民統治。
至于那些獲得獨立的國家是不是淪為中國的殖民地,或者是變成了另外一種形勢的殖民地,李潤石建議美國特使如果有空的話就可以去調查一下。畢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權么。
在最后,李潤石對特使說道:“如果美國因為自己的國家利益,或者因為各種同盟的原因,最終選擇了與中國開戰,我們也不會對美國有什么特別的想法。戰爭么,從人類社會出現之后就開始了。我們相信戰爭最終還是會停止的。那么等到那時候,如果我們與美國方面還能坐在一起談,我們要談的還是那四點。”
這些情報傳遞到羅斯福手中之后,羅斯福經過仔細研究,隨即電令卡爾遜留在中國。他的任務變成了在中國以及亞洲各地參觀,而卡爾遜的所有親眼看到的情報,都將交給羅斯福親自審閱。
確定了自己可靠的人選之后,羅斯福這才開始考慮怎么與英國聯絡與中國和談的事情。法國戰敗之后英國的局面實在是過于難過,德國向英國表明了強烈的態度,希望能夠與英國媾和,這是美國不能接受的事情。
一旦英國與德國媾和,從此美國就可以不考慮進入歐洲的可能。至于和英國媾和之后的德國會不會與蘇聯發生戰爭,美國方面也覺得完全沒譜。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美國能夠選擇的戰略居然是聯合蘇聯與中國,對德英宣戰。以經濟特性與地緣政治來看,這樣的戰爭結果后,美國被蘇聯與中國聯手圍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現在無論如何,美國都要撐住英國。更準確的說,是撐住丘胖胖內閣。
這樣的話,美國被丘胖胖實施政治勒索的可能性反倒比較大。眼下的局面大概就只能等待了。德國的潛艇部隊正在對英國實施瘋狂的打擊,想來不用多久,英國就要求到美國這邊。
事實證明羅斯福沒有想錯,就在他下了這個決定沒多久,英國方面就向美國提出請求,希望美國能夠支援反潛軍艦。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