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的人事安排一完成,新上任的中國領導者就開始按照自己的職務行使起自己的責任。李潤石馬上就前往蘇聯訪問,伍翔宇最忙,他安排向新西蘭以及澳大利亞移民的工作,還要責成對澳大利亞、新西蘭改名字的事情,同時召開中、日、朝三國的經濟會議。
日本本身就是個工業國,從中國拿到大量訂單之后經濟立刻就被激活。北一輝也在日本強制推行了技術升級以及淘汰,新時代的日本發展的相當順利。
朝鮮就略顯奇葩一些,首先就是內部統合有問題,其次則是土改搞的很不怎么樣,加上工業發展水平低,朝鮮成了三國中營運成本最高的一個國家。朝鮮分到的訂單數量最少,工業品質也是最低的。所以朝鮮緊盯著日本的侵略歷史不放,試圖在會談中給自己多撈好處。
這要是換了人民黨黨內的同志,早就被揪出來一通狂批了。開會是為了討論經濟問題,而不是讓與會者撒潑打滾的。即便是知道事前有這種可能,伍翔宇遇到這種情況心情也是極為不爽的。
最糟糕的是,朝鮮方面提出來的不是賠點錢道個歉的問題。道歉的話北一輝新政府已經真心道過謙了,對于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問題,日本新政府上臺之后也真心反省了一下。通過東亞三國的共同防衛條約,日本把自己的常備軍削減到27萬。中國軍隊完全撤出朝鮮之后,留給朝鮮的基地、裝備,朝鮮面對日本并不存在陸軍軍事裝備落后問題。
至于賠款么,日本新政府也表示愿意賠償,中國私下補貼日本一點,賠償也算是比較多。問題在于朝鮮代表要求的是諸多特權。誰都知道高級別的技術代表著更高的產值與利潤,朝鮮一開口就要求得到造船業的技術轉讓。哪怕朝鮮方面也知道這不現實,中國不可能在朝鮮砸下去巨額資金幫朝鮮建立造船基地,他們還是勇敢的提出了要求。名義上是要求日本轉讓技術進行賠償。
如果不是朝鮮與日本現在是真的深仇大恨的模樣,伍翔宇甚至懷疑是不是朝鮮和日本私下勾結過。朝鮮讓日本轉讓技術,日本肯定會借機要求中國轉讓技術。至少從效果上看,這不是沖著日本去的,這是沖著中國來的。伍翔宇考慮一圈覺得這得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上討論此類技術擴散的問題。
“朝鮮是不是覺得近期咱們的產能會遇到問題?”接掌了政法口的習碧梧對此很是不解。哪怕是搞政法口的常委,習碧梧也很清楚中國本土的四大造船廠,以及在新西蘭與澳大利亞新籌建的造船廠到底有多大的產能,“朝鮮內部的土改都沒搞完,居然就想著從外面大撈一筆外快?”
“不管他是不是要撈外快,朝鮮做好了接收這些產業的前期準備了么?”宣傳部長李祥松同志是省委書記出身,對于工業口的特點很了解,“5+2”常委里面沒有一個是完全不懂經濟的。經過商討,朝鮮的要求在政治局常委里面竟然弄成了兩人支持,兩人反對,一人猶疑不決。
反對的同志認為朝鮮還沒有做好準備,最早對朝鮮經濟上的安排中,朝鮮重點在采礦業上。那么就沒有必要搞造船業。這個產業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朝鮮的國內市場也無法消化掉這么大的產能。
支持者則是認為,朝鮮本國也有鐵礦,也有比較大的鋼鐵生產企業,造船業本身并不是憑空出現,毫無基礎。朝鮮作為一個半島國家,對于船舶也有足夠大的需求。
最后討論的焦點慢慢就清晰起來,中國是要按照自己的利益與意愿分配西太平洋的工業,還是采取由各個國家完全自行決定自己工業生產門類的方式。在其它國家的選擇中,中國是不是要出錢。
李潤石去了蘇聯,陳克去秘密考察了。遇見這么關乎未來對西太平洋底各國產業結構的一件事,“年輕”同志們突然覺得還真的需要有主心骨在。
而在蘇聯訪問的李潤石同志感覺到鐵人大叔對共產主義陣營的態度不太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