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控制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最重要的水道,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一顆小寶石,中國人只用了一周時間就剜下這顆寶石的消息震動了世界。
三艘戰列艦三艘重型巡洋艦為核心的艦隊,對于任何海洋國家來說都是一支絕對不能忽視的戰斗力量,這樣的海軍力量兩小時就被中國人給全部殲滅掉。中國人還能在一周內推進數百公里,殲滅十幾萬人,拿下了被英國人要塞化的新加坡。這對于世界各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英國人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強大。
在東南亞一帶,驅逐了英國人中國已經是最強大的存在。荷屬東印度當局在1939年2月12日接到了中國駐荷屬東印度領事館領事的正式見面請求,荷屬東印度總督以生病為由拒不見面。中國領事館在正式外交照會中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為什么中國進攻新加坡的時候,荷蘭艦隊參加了守衛新加坡的行列。第二,為什么荷蘭正在做監禁一部分在荷屬東印度中國人的準備。
荷蘭在東南亞跟著英國干了這么久,荷屬東印度當局的軍艦有些從新加坡逃回雅加達。這些軍艦帶回整座新加坡城都在燃燒的消息,軍艦上的記者還帶回了照片與拍攝的短片。原本這些記者帶了攝影攝像器材的目的是為了記錄英軍與荷蘭海軍是如何奮戰的,現在這些攝影攝像器材記載的內容成了中國人在戰爭中到底有多么喪心病狂。電影膠片沖洗需要時間,照片沖洗時間就短的多。正在燃燒的新加坡在照片中展現的無比鮮活,配合了荷蘭海軍驚魂未定的陳述,中國軍隊的惡魔形象給荷屬東印度當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方面的態度很容易被錯誤理解,至少對荷屬東印度當局來說,他們理解為中國這是要對荷屬東印度下手了。荷屬東印度是殖民地,他們自然要站在英國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即便中國其實希望荷蘭能夠“迷途知返”,能夠發表“痛改前非”的宣。例如荷蘭明確表示選擇中立,明確表示不再摻乎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戰爭。
荷蘭是個歐洲國家,在歐洲國家的習慣里面,發出這種氣勢洶洶的照會之后,基本就等于宣戰。更何況中國痛揍過荷蘭,奪取了婆羅洲等地。荷蘭方面并不認為通過向中國“服軟”就能夠取得中國的諒解。荷屬東印度方面心驚膽戰的把這消息送給荷蘭女王之后,荷蘭女王以及內閣討論中也沒有任何與“外交斡旋”與“服軟”有關的選項。
對中國采取強硬措施,只不過是讓已經迫在眉睫的戰爭就這么爆發而已。對中國采取服軟的辦法,在未必得到中國“諒解”的同時,注定會引發英國的敵視。
到了1939年2月13日,荷蘭國內的互相對立的反革命黨、自由黨、社會黨等政黨都認同了一件事,不能對來自亞洲的威脅做出任何屈服。已經59歲的威廉明娜?海倫娜?葆琳?瑪麗女王一改在歐洲試圖維持中立的態度,同意了內閣的宣戰條約。正式加入英國集團,對中國宣戰。威廉明娜女王隨即向全國乃至歐洲發表題為《火紅的抗議》宣,宣稱歐洲要對抗亞洲邪惡共產主義的進攻,希望歐洲放棄內部爭端,在面對中國這個邪惡敵人的時候團結起來。
張伯倫為這篇雪中送炭的宣激動的淚流滿面,荷蘭這是賣肝賣腎的也要支持英國。對于一直試圖脫身于歐洲爭斗漩渦的荷蘭來說,是極難下的決定。強硬派的丘吉爾在印度也對這篇宣大加贊賞,認為這篇宣“無疑開創了偉大的時代”“旗幟鮮明的指出歐洲與邪惡的共產主義中國之間沒有任何妥協的可能”。
當然,這都是表面文章,英國自打向中國宣戰之后一直在努力游說其他歐洲國家,試圖組建一個針對中國的歐洲聯軍。當然,聯軍的司令自然該由英國來擔當。英國動用了自己在荷蘭的一切影響力,試圖讓荷蘭政黨確信,英國在竭盡全力戰勝中國之后,一定會恢復荷蘭被中國奪走的婆羅洲等地,甚至同意將中國的海南島也劃為荷蘭的殖民地。有中國人的推波助瀾,荷蘭人在內心的恐慌與利益權衡之下,最終還是上了英國人的船。
荷蘭人的宣戰意味著荷屬東印度的覆滅,大英帝國對賣肝賣腎的荷蘭還算是“厚道”,針對中國的同盟國在擁有了第三名伙伴之后,在倫敦簽署了協議,協議中達成了戰后瓜分中國的《倫敦條約》。同盟國要求中國無條件投降,在勝利后不僅將中國竊取的婆羅洲等地區歸還給荷蘭,并且將中國的一部分國土賠償給荷蘭與波蘭作為戰爭紅利。
英國開始加速游說歐洲各國,甚至聯絡美國,希望能夠組建新的“八國聯軍”。39年前的八國聯軍由美、英、法、德、俄、奧、意、日八國組成。在英國的新計劃中,奧匈帝國與沙皇俄國已經完蛋,奧地利又與德國合并,日本此時與中國打得火熱。新一屆的八國聯軍由美、英、法、德、意、波蘭、荷蘭、比利時八個歐美國家組成。
張伯倫對中國的擴張姿態甚至有些慶幸,英國牽頭組成新八國聯軍的話,實在是看不到中國能夠取得勝利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英國能夠趁此機會組建起新的世界秩序,可以繼續領導世界。
電文是公開的,反響卻幾乎等于沒有。波蘭與荷蘭都不是什么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他們先加入了英國組建的“同盟國”,相應英國的呼吁自然是應該盡的義務。比利時國王已經在1936年公開宣布“絕對中立”。讓比利時因為萬里之外的中國與英國紛爭打破永久中立,這未免太強人所難。比利時國王看清了英國的想法,接到英國的電報之后,他私下忍不住對侍從長說道:“英國現在想組建的名義上是一個針對中國的軍事同盟,實際上不過是想組建一個針對德國與意大利的軍事同盟罷了。”
意大利對遠征中國也毫無興趣,如果中國能夠干凈利落的消滅英國地中海艦隊,墨索里尼只怕能夠歡喜的蹦起來跳一段意大利民間舞蹈。意大利軍隊正殺入了阿爾巴尼亞,準備對希臘與南斯拉夫下手,哪里顧得上參加這個反華聯盟。
法國的經濟局面很差,重新武裝的德國還給法國極大的壓力。德法還是世仇,法國的現在最想的就是守住馬其諾防線。讓德法這兩個國家加入同一陣營,這想法實在是證明張伯倫太有想象力。
消息傳到小胡子那里之后,小胡子只是冷笑了一下,根本不想對此做出任何評價。德國已經準備進攻波蘭,此時波蘭加入了英國組建的“同盟國”陣營,特別是荷蘭也加入了這個陣營之后,這個戰略同盟如果說是針對中國的,還不如說這個同盟是針對德國的。
蘇聯與英國法國試圖達成一項協議,締結英、法、蘇之間有效期5至10年,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反侵略互助條約。三國保障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安全。締結三國間相互援助的具體協議。
英法縱容小胡子的綏靖政策本來就是希望小胡子猛烈進攻蘇聯,如果這個條約達成,蘇聯就有了正當的借口在東歐與中歐自由行動,這是英法絕對不可能同意的。
小胡子敏銳的看出,英國這個新八國聯軍的政策,不僅有威逼德國的意味,還有試圖威逼蘇聯的戰略布局。這對小胡子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就在2月17日英國發出了正式請求之后,小胡子直接電告斯大林,要求蘇德會談簽約。蘇聯對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相當不滿,加上已經知道了英國組建八國聯軍的建議,立刻爽快的答應了這一請求。
2月17日,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帶著希特勒親筆簽字的全權證書,以及英國組建新八國聯軍的文件全文動身前往莫斯科。
18日,里賓特洛甫向蘇聯提出希望改善彼此關系,聲稱:從波羅的海到黑海沒有一個問題不能通過協商解決并使雙方都感到滿意。
中國同志按照對蘇聯的承諾,已經在亞洲對英國實施了打擊。一周解決新加坡的戰斗,證明了中國的力量,也證明了英國的無能。里賓特洛甫向蘇聯方面正式提出了要“干掉波蘭”的建議之后,鐵人大叔心中對此相當滿意。波蘭到底有多討厭,蘇聯與德國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德國人對但澤耿耿于懷,波蘭在反共反蘇上比德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波蘭與德國臭味相投的可能只有反猶這一件事。
英國的新八國聯軍的想法看似很好,可以團結已經四分五裂的西歐,甚至在盟友的旗幟下避免新一次的歐洲戰爭。可這八國聯軍是把蘇聯排除在外的,如果這么一個建議能夠成功,蘇聯首先就要面臨“新八國聯軍”的威脅。要遠征萬里之外的中國,那得是擁有強大海軍力量的國家。可這八個國家只需要花費與遠征中國相比極少的力量,就可以進攻蘇聯。即便是鐵人大叔對德國的信用一點信任都沒有,在這等局面下,哪怕是小胡子能拆散這個“新八國聯軍”,鐵人大叔也愿意與小胡子簽署協議。
在這個時候,美國的羅斯福也終于表態了。羅斯福一字不提參加新八國聯軍的事情,他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發出公開信,并與2月19日向全世界廣播,稱”全世界人民正處于日夜擔心新的戰爭爆發的恐懼中”。羅斯福說”并且任何新的戰爭在進程中都勢必對美國人民和子孫后代產生影響”,在引證了德,意企圖進一步侵犯他國獨立的報告材料后,他針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說道”你們是否愿意做出保證,聲明你們的武裝部隊至少在10年內不去進攻和入侵31個國家的領土和屬地呢”?
羅斯福開列了31個國家的名單,其中包括波蘭、波羅的海諸國、蘇聯、丹麥、荷蘭、比利時、法國和英國。總統希望這種不侵略的擔保有效期“至少應有10年”,或者“1/4世紀,如果我們敢于看得那么遠的話”。羅斯福提醒希特勒說:“你曾一再聲明,你和德國人民并不想再戰爭。如果這是真的話,世界上就不需要戰爭了!”
張伯倫沒想到自己的倡議根本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發生在西太平洋的戰爭仿佛根本沒有被世界各國注意到一樣。老大難當,這件事情上張伯倫很清楚。在美國的親英派力量很弱,靠了這幫人提供的消息,美國國內對中英開戰并無興趣,美國人對英國人在西太平洋吃癟抱持的是看熱鬧的打算。甚至有議員公開表示,希望在上萬公里之外的英國人大殺討厭的中國人,同樣希望上萬公里之外中國人大殺可恨的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