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不了山區,日軍就不敢長驅南下。激烈的戰斗進行中,日軍很快就傷兵滿營。
人民海軍也沒有嘗試與日本來一場大決戰的打算。一般來說,處于心理弱勢的一方總是希望能夠通過某些“奇跡”完成決戰勝利。這與民族性無關,例如陳克玩游戲的時候是個休閑玩家,他與職業選手之間對戰的時候,總是幻想著自己能夠超水平發揮,職業選手突然犯渾。這等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奇跡這種事情只要肯嘗試,嘗試的基數夠大,總是會出現的。問題是海戰沒有那么多機會反復嘗試,就如同人民海軍在一對三的時候選擇了掉頭就跑。
日本所謂民族性,就是這個國家上下的心態始終是心里弱勢,高達這種決戰兵器的動漫在日本長盛不衰,就是這種傳統心態的原因。
人民海軍知道自己實力弱,卻沒有日本這種心理弱勢。大家每次戰斗都會戰略上蔑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積小勝為大勝。
臺灣海峽比較淺,不適合戰列艦這種級別的戰斗。人民海軍就發揮“空潛快”的模式。魚雷快艇四艘伴行一艘補給艦,在臺灣海峽里面游蕩。遇到可以一戰的對手,魚雷快艇是沖上去就是一通魚雷,接著掉頭就跑。于是不可以一戰的對手,立刻呼叫空軍出動,輕型巡洋艦級別的軍艦有魚雷轟炸機對付,驅逐艦則由中型雙發轟炸機對付。其他的深海區域,日本人隨便去,那里有人民海軍潛艇部隊在游弋,潛艇部隊采取瞅機會打了黑槍就撤退的模式。
日本最怕的不是短期決戰,而是長期消耗戰。在陸地與海上都打成了這個模式之后,日本的損失直線上升。
戰斗從6月打到了7月,中國損失了兩千多噸的艦艇,日本海軍的損失是中國的兩倍還多。畢竟中國被打沉的是魚雷快艇,日本損失中不少都是驅逐艦護衛艦級別的。陸戰中日本損失了近三萬兵力,工農革命軍損失不到四千。
日本咬著牙死撐的那股子勁頭令中央軍委感到很是不解,日本到底是吃錯了藥?還是根本沒吃藥?可戰爭一起,日本嚴密封鎖了內部消息,弄得人民黨的情報部門根本找不到思路。除了每天連綿不絕的戰斗之外,也就只能等到最后的消息出來。
到了7月,中央軍委做出試探性的工作,命令空軍在日本臺灣駐軍處投放勸降傳單。里面都是日本人民生活如何艱苦,日本財團軍閥如何橫征暴斂,逼迫日本人民來送死。
陳克一直覺得,歷史證明毛主席關于日本人民與日本軍國主義者要區分的態度總體上沒錯,但是實際上是有問題的。日本人民本身也支持戰爭,除了戰爭這個途徑之外,日本沒有任何能夠解決本國壓力的手段。
所以他也就是按照宣傳戰的方式執行了一下,他對二戰那段時期的宣傳戰沒什么信心。在延安時期,黨甚至收集了印刷著諸多領導干部的懸賞紙作為書寫用紙。撕了這種玩意卷煙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那時候的革命者與紅軍可不是不識字的人。
然而事情卻大大出乎中國方面意料之外,傳單大量投放后的第三天,就開始有日本軍人投奔到中國這邊來了。帶來的消息更是令人驚訝。日本國內發生了大規模的政治斗爭!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