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普通的年輕人當下最好的道路就是上大學或者上軍校,年紀輕輕就能當上尉官,自然是軍校出身。有社會聯系,剛開始劍拔弩張的局面立刻就變成了熱情的邀請。
北一輝加入了年輕軍人的一桌,攀談之后就清楚,這幾個年輕人都是東京附近出身,很快就要調去朝鮮駐扎。這也是他們為什么會提出如此激烈的對朝思路。
朝鮮已經是日本軍隊近幾年最大的傷亡地,遍及朝鮮的游擊隊,特別是朝鮮北方的游擊隊四處襲擊日本軍隊。早些年日軍還能壓制這些朝鮮游擊隊。游擊戰一打就是五六年,朝鮮游擊隊的戰斗力也與日俱增。這些年輕人不少軍校的學長都喪命朝鮮,他們活著回來的學長們喪氣的告訴晚輩,如果可能的話,還是盡量分配到朝鮮南部平原地區。北方山區已經是烽火遍地,每天都有日軍陣亡。朝鮮背靠鴨綠江的好大一片地區甚至成了游擊隊的天下。日軍屢次圍剿,屢次失敗。那幫朝鮮人神出鬼沒,能打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去,被日軍追的急了,甚至越過邊界跑到中國那邊。根據學長帶來的資料,現在每年日軍都要戰死數千人之多。
這幾位軍官倒是很幸運,都分配到漢城駐扎。可這駐朝鮮軍經常要調動,即便駐扎漢城也不等于不會參加朝鮮北方的戰爭。因為心中的極大不安,年輕軍人們干脆提出了殺光朝鮮人的觀點。
“殺光朝鮮人么?”北一輝苦笑了。朝鮮好歹也有上千萬人口,日本駐朝鮮軍隊數量不到十五萬,若是真的要殺光朝鮮人,現在還沒有參與武裝反抗日本的朝鮮人被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肯定是要拼命的。十五萬日軍面對超過一千五百萬的朝鮮人,日本軍隊連朝鮮北部的游擊隊都剿滅不了,就更不用提一敵百。
聽了北一輝的說法,這幾名少尉都沉默下來。他們都沒有參加過戰爭,至少在軍校中接受的教育,戰爭就是勝利、光榮!可回國的學長們一個個意氣消沉,絲毫看不出任何為國效力帶來的興奮與滿足。這已經大大刺激了眾人的心理。又聽著北一輝完全合情合理的說法,年輕人的心情就更差了。
“如果沒有中國人在背后支持的話,我們怎么都不可能打成這樣!”最初向北一輝尋釁的那位宮崎少尉惱怒的說道。
“朝鮮一直是中國的屬國,他們怎么可能會不支持朝鮮呢?”北一輝覺得年輕人真的太可愛了。
“但是朝鮮已經是日本的領土!他們這么做是不對的!”宮崎少尉的態度依舊憤憤不平。
甚至不用北一輝再說什么,有同學在北一輝社會調查組的那位松下少尉就說道:“中國戰敗后失去了朝鮮,他們肯定想盡辦法要奪回朝鮮。”
“那我們就和中國再打一仗好了!”宮崎少尉賭氣般的大聲說道,“上次我們能擊敗中國,這次我們依舊能夠擊敗中國!學校里面的評估,中國人至少要兵力在二對一的時候才能與我們一戰。”
北一輝被這話差點給逗樂了,然而忍住笑意之后,他卻發現這事情其實一點都不可笑,不僅不可笑,甚至可以說有些可怕。
自打與中國戰爭失敗之后,日本陸軍部一面盡量避免與中國開戰,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然而現在看,陸軍部依然干著并不明智的事情,那就是開始用謊來欺騙軍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軍隊并不能面對事實,而是開始用謊來欺騙自己的軍人,那結果將是可怕的。不相信謊的軍人,自然會對軍隊失去信賴。而相信了謊的軍人就更糟糕,他們很可能會因為過高估計自己而采取了不理智的行動。
北一輝知道,中國其實遠比日本更希望一場中日之間的戰爭。從戰略角度上看,一旦中國奪回朝鮮,就等于用匕首頂住日本的腰眼。日本海軍再強,也只能以近在咫尺的朝鮮為首要目標。這樣的話,就能極大減少占據全面優勢的日本海軍對中國的威脅。
一旦在朝鮮受挫的日軍自大的相信陸軍部的謊,以為可以贏過中國,戰爭一起,吃虧的絕對是日本,而不是中國。
正不知道該怎么勸告,卻見另外一位始終沒有怎么說話的少尉開口了,“陸軍部的話你也能信?信他們的話,朝鮮游擊隊早就被鏟平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