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總統,人民黨收買人心到了這個地步,我們不能讓他們繼續這么舒服的干下去。”王士珍最后做了總結性的發。
項城的變化是袁世凱的心病,他現在還是大總統,卻丟了老家。人民黨通過土改把整個河南徹底控制在手中,若不是各種探子各種報告,袁世凱根本想不到世上居然還有這樣的兼并方法。能夠打亂人民黨的步調固然很好,但是北洋現在根本輸不起。袁世凱害怕任何失敗都會讓英國人放棄對北洋的支持。“國際觀瞻”一事可不是玩笑。
思忖了一陣,袁世凱答道:“聘卿,既然南方的蔡元培已經準備清黨,人民黨早就貪圖南方,若是他們出兵浙江,我們倒是可以趁機南下。”
王士珍對北洋內部的這種待機而動的傾向十分失望,名義上統領了中國之后,不知何時北洋的銳氣已經被不斷消磨掉了。當年在山東的時候,面對十幾萬造反的農民軍北洋軍敢打敢拼,秋風掃落葉般把他們消滅了。現在人民黨的軍隊不斷擴編,他們的新兵都是農民,在這個時候北洋軍倒是畏首畏尾起來。
只是袁世凱不想出兵,加上陸軍的那些軍頭也都徹底反對出兵,王士珍也沒有辦法一個去對付那么多人。雖然極為遺憾,但是王士珍不得不面對了現實。
放棄了三月份進攻人民黨的機會后,南方從四月倒是亂起來。人民黨果然如同王士珍所預料的那樣根本沒有動彈。根據弄到的人民黨主席陳克的“語錄”,陳克在軍事上始終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為主。”這次北洋卻寄希望于陳克能夠被一時的利益所誘惑,出兵南方,現在證明是大錯特錯。經過年初的一番水利建設,加上今年年景不錯,人民黨豐收在望,在戰備上繼續處于領先地位。
聽了王士珍的抱怨,參加陸軍部的諸軍頭并不以為意,第九軍軍長曹錕大聲說道:“王公,只要這次夏收完成,我們就南下剿滅亂黨。”
“王軍長這是想打頭陣么?”吳佩孚冷冷的說道。北洋在北方共有14個軍,共有140萬軍隊。吳佩孚與曹錕同為軍長,互別苗頭倒是很正常的。而且吳佩孚就是看不慣曹錕這種吹吹忽忽的作風。
“一旦南下,若是讓我打頭陣,我也自然是服從命令。”曹錕一改幾個月前堅決反對出兵的態度,“咱們一百多萬人全部南下,堆也把人民黨給堆死了。”
王士珍心里面對這種吹噓是相當不滿的,他掃了一眼參加會議的人,段祺瑞現在是陸軍部的副部長,一旦開戰就是前線的總指揮。剩下的吳佩孚、曹錕、李純、王占元、田中玉、張懷芝、盧永祥、陳光遠、蔡成勛、趙玉珂、王懷慶、蔣雁行、張紹曾、陸錦,這十四個人統領著北洋在北方140萬的真正核心軍隊。
又很認真的看了曹錕一眼,王士珍說道:“諸位,軍事計劃已經制訂完畢,今年無論如何都要出兵,而且出兵絕對不能在冬天。我的意思是能早則早,能在五月出兵最好。不知道諸位有何建議?”
曹錕萬萬沒想到王士珍想這么快出兵,他本以為出兵會到8月后,所以這才放出了大話。見王士珍與其他各軍官都看著自己,曹錕下意識的問道:“大總統可知道這個計劃?”
段祺瑞冷冷的掃了曹錕一眼,“曹軍長,打仗的時候須得聽陸軍部的命令。大總統日理萬機哪里有空做這些細節事情,難道你打仗的時候還得事事向大總統匯報請示不成?”
吳佩孚是段祺瑞一手提拔的,聽到段祺瑞訓斥曹錕,他本想冷笑,不過還是稍微克制了一下,只是別過頭去給了曹錕一個傲慢的側臉。
曹錕知道自己不小心露了怯,到了此時也沒什么別的選擇,曹錕大聲答道:“王公,段公,這次打仗我曹錕愿做先鋒!”
見曹錕已經不再胡說八道,王士珍也不想追究的太多。“誰打先鋒這有軍事計劃。但是今天我們開會,要說的就是何時出兵。我的想法很簡單,無論如何,五月份都要出兵。”
ps從今天開始,以后努力每日雙更。懇請諸位親愛的讀者花點時間看看縱橫最新月票投送。求月票,求訂閱!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