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變化,因喬吟舟而生。
謝灼難以表他那復雜的心情。
“聽。”
顧榮微微勾唇“他有他的路,我有我的路。”
“他的路得清白規矩干干嚴謹。”
“我的路得心之所向隨心而為。”
“強行同路,難免委屈。”
“這個答案,謝小侯爺滿意否?”
“在下滿意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顧大姑娘真心與否,堅定與否。”謝灼輕聲道。
顧榮將杯中茶飲盡,颯爽直接“還是那句話,我不愿走回頭路。”
“輪到我問謝小侯爺了。”
“日后,倘若我與樂安縣主只可活一,謝小侯爺可會繼續保我的命?”
“我問的是人前行走的謝小侯爺,而非竹葳院中隱姓埋名改頭換面的小寧大夫。”
“謝小侯爺務必想好再回答。”
“真話,我會當真的。”
“會。”
沒有勉強,沒有不由衷。
“為何?”
“顧大姑娘,這是下一個問題了。”謝灼淡聲提醒。
有那么一瞬間,顧榮懷疑謝灼對她一見鐘情,再見傾心了。
但也只是一瞬。
即便真的是一見鐘情,那也至多算見色起意。
見色起意,起的快也散的快。
“謝小侯爺,而有信。”
“而有信。”
謝灼繼續說道“尚缺一些食材和藥材,我出府采購,并順便前往大理寺取回一些卷宗。”
顧榮垂首斂眉。
不見得吧。
她沒有錯過喬吟舟臨走前,看向謝灼時意味深長的眼神,自然更不會錯過謝灼的回應。
想聊便去聊聊吧。
有些話,從喬吟舟口中說出來會比從她口中說出更有力更可信。
“小寧大夫,再去早回。”顧榮笑靨如花。
……
汝陽伯府外的街巷。
謝灼剛離開府邸,便被喬吟舟的書童邀請至不遠處的一家茶樓。
拾階而上,遠遠便瞧見喬吟舟倚窗而坐,姿態優雅又端莊,眼角眉梢又透著溫潤柔和。
似竹葳院的翠竹,更似一朵白山茶。
這是與他截然相反的氣質。
“請。”
喬吟舟已經斟好了茶。
“在下有一冒昧之問,還望寧大夫海涵。”
“斗膽請問寧大夫當真是徐太醫的弟子嗎?”
謝灼垂下目光,凝視著杯中輕輕蕩漾的茶水,隨后抬手摘下了面具,展露出了他真實的面容。
“謝灼。”薄唇輕啟,淡聲道。
喬吟舟驚愕不已,手中茶杯一顫,濺出的茶水浸濕了袖子,目光深邃地問道“謝小侯爺?”
轉瞬,神色一冷,警惕不已“謝小侯爺到底想做什么?”
“又在圖謀什么?”
謝灼,真正的天潢貴胄。
長公主是貞隆帝一母同胞的姐姐。
十載佛寺清修,一朝下山,得盡寵信。
上京,人人尊稱一句謝小侯爺。
清冷不似凡塵俗世人,卻戴著面具化身小大夫洗手作羹湯。
“我在圖顧榮圖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