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暴烈秋雨打了三人一個措手不及。
這是出門沒看天。
林淼只能急忙駕車四處尋找躲雨的地方,還好,她們運氣不錯,居然誤打誤撞找到了一間寺廟。
確切的說,是一間尼姑庵。
通天庵。
好大的口氣,一個尼姑庵居然起這么一個名字,真不知道她們能不能壓得住。
佛教雖然不是大璃朝的國教,卻也勢力很大,尤其是在前朝時候,在江南一帶,南朝四八十寺,佛學昌盛,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學佛,信佛者眾多。
本朝立國,與世家共治天下,佛寺侵占大量土地,還不納稅,富可敵國,最后終于遭到滅佛之禍。
至此,江南佛寺十不存一。
北地的佛寺本來就很少,影響不大,佛寺被毀后,大量的和尚和比丘尼還俗,尤其一些尼姑庵更是藏污納垢之所,被徹底予以取締。
朝廷建僧錄司,天下佛寺都被納入管理,能夠存在的寺廟都必須在朝廷登記注冊。
行走江湖,三種人不能招惹,和尚(出家人)、殘疾和女人。
出家人排在第一位,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這個武道昌盛的世界,佛教武道宗門天龍寺那可是多少習武之人向往的圣地。
這要是個無主的荒山破廟,進去避雨倒也沒什么,可這一個尼姑庵,林淼心里不由的犯嘀咕了。
這尼姑庵她是正經的嗎
但是現在雨勢太大了,沒有地方可去,師姐的身體本就不好,難道眼睜睜的看著她淋雨嗎
這顯然是做不到的。
不管正經不正經,他們就是避一避雨,雨停了就走。
上前叫開庵門,一個年紀稍長的女尼雙掌合十,低宣了一聲佛號,得知她們是避雨的行人。
沒有馬上答應,返回稟告后飛快趕回。
出家人本就大開方便之門,何況見到的是一個兩個女子帶著個一個年輕的小廝,遇到困難,躲避暴雨,自然應該幫忙。
她們一行被安排住在后院禪房。
寺中簡陋,還請三位施主見諒。
師太客氣了,行路之人,能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已經很好了。孫幼薇柔聲回道。
那叫靜怡的女尼告知他們廚房和茅房所在,就離開了。
林淼他們都帶有干糧,只需要庵中提供鍋灶和木柴即可,當然,少不了生命之源的水了。
這雨下的實在太不巧了,若是再晚上個把時辰的話,他們或許就能到前頭的堡鎮借宿了。
眼下雨勢越來越大,即便是雨停了,他們也很難在天黑之前趕到了。
只能在這通天庵中借宿一宿了。
師姐,趕緊把衣服換了,這雨濕了衣服,繼續穿著,會生病的。林淼進入房間,吩咐一聲。
師弟,你也把衣服換了吧。孫幼薇關切一聲,林淼趕車,衣服早已濕透了。
謝謝師姐關心,我一會兒就換。林淼點了點頭,出去尋了后廚,生火,開始煮姜湯,這外面的雨一直下個不停,看來是不下到天黑是不會停了。
把換下來的衣服晾起來。
后廚有兩個女尼,一個年紀稍大,大概五十多歲的樣子,一個年輕一些,但也有三十歲了,容貌都很普通。
但是,她們步伐穩健,目光炯銳,一看就是有武藝在身,雖然看不出深淺,但這通天庵還真不是尋常尼庵。
林淼不過是躲雨的過客,這通天庵有什么秘密那跟他沒有任何關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他自己都還一身麻煩呢,哪有多管閑事的心思。
不過這庵里的尼姑都會武,而且修為都不低,這晚上睡覺的時候,還真的要留心一下。
約莫酉時初刻,前堂傳來了做晚課的聲音,悠揚的鐘聲入耳,聲聲佛音繞梁,竟然能清晰的傳到后院的禪房來。
這些尼姑的嗓門兒還真不小,中氣挺足。
這個世界的佛教也不知道跟自己認知的中的佛教有什么不同,他是有一些好奇,但還是忍住了。
探索新世界,是要有一顆好奇心。
前提是,安全得有保障。
佛音梵唱之下,林淼的情緒居然慢慢平復下來,這佛門的東西還真是挺邪門兒的。
晚課結束后,這雨也漸漸停了下來,就是雨水過后,這青石磚鋪就的地面就跟水洗過似得。
滑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