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至此,并未結束。
國家寶藏要送進博物館,也要歸于故土。
我們專案最后的任務,便是將全國文物分批送還全國各地。
我當然沒精力把所有經手的文物孩子一個個送回去。我只是去了距離較近的東山市。
今年的文物走私專案和守護國寶文物專項行動可謂是拔出蘿卜帶出泥,一條文物走私鏈,就能牽出許多早年被盜的珍貴文物。
東山地區是盜墓重災區,國寶1號青銅卣雖已經被安放在了東山博物館,但整座東山上有不少石窟石刻,近年來,頻遭盜墓分子的毒手。我們這回要去東山送還的,正是一尊千手觀音石刻造像。
這尊摩崖石刻造像是從海外追回的。它高約三米,雖無貼金、彩繪,但據地方志和附近百姓介紹,大概是宋朝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當我親眼見到這尊石觀音時,竟覺得那位菩薩的面容十分親切。千年風雨在她杏眼間蝕出細紋,倒像是菩薩垂憐眾生時,眉宇蹙起的一抹慈悲。
這位石觀音菩薩無疑是“幸運”的。因為碰到這種人物石像,又嵌在山崖里,難以搬運,盜墓分子往往會直接敲走石像頭,首身分離,進行轉賣。
但這一尊千手觀音,無論是頭還是手,都具有價值,如果只帶走腦袋,價值必然大減,于是盜墓分子干脆整個撬走,多年來,這里只剩一片空蕩落的石窟。
追回這尊千手觀音后,出于對石質文物的修繕和展覽的慎重考慮,我們一致決定不再把它送去遙遠的東山博物館了,而是就近將菩薩請進山腳一座石觀音寺,這里也有專人定期保護。
文物交接儀式定在傍晚。我們警車帶著運輸車緩緩駛向東山的石觀音寺。
沿途村落的百姓們一聽遺失多年文物要回家,老老少少都像趕大集似的候在道旁,當載著時觀音的板車經過,有人灑清水,接風洗塵;有人放禮炮,花瓣飛揚成雪。還有吹嗩吶的,敲鑼打鼓的,舉村舉鎮相迎,熱鬧非凡。
說來也奇怪,我們載著石觀音出發的時候,還是天朗氣清,萬里無云。
等到天色擦晚,空中竟飄來許多彩云。
它們不似江南煙雨的氤氳,而是大漠孤煙般的磅礴,層層疊疊,漫山遍野,落日霞光,終為星辰。
配合了當地政府一番宣傳、發與拍照后,我也到石觀音寺里四處轉轉。
有一位看門阿婆拉著我,說謝謝你們把菩薩送回來,你叫什么名字呀?
時光陰。我回答。
石觀音?阿婆吃驚地看向我頭頂的蒼穹,正好有霞光萬彩。啊呀,你跟那菩薩長得好像!
我只當老人家在跟我開玩笑。還是禮貌地回頭看那一尊千手觀音。晚霞流照在石觀音的面孔上,它的千手仿佛次第舒展,拈起一朵千年的花。
阿婆又用土話喃喃道:“從前只當是傳說,原來真有菩薩,踩著祥云回家.....”
歸程。特警車引路,我們的越野車隊在盤山路上艱難前行。夜間東山總愛起大霧,但我們總結了以前霧天行車的經驗,這回不管是防霧燈,還是反光貼,裝備都很齊全。
忽然,我看見對面山脊亮起了一粒火。
起初只有零星一點火光。轉眼間,星星之火卻呈現燎原之勢,綿亙在整座山脊。
“搖車窗。”齊朝暮吩咐道。
我們不約而同把頭伸出窗外。這一次,視野里的“星星之火”不再是反盜墓的探測警報燈,而是各村百姓,自發在大霧里舉著火把,為我們引路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