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給個意見?”師傅問我。
“沒意見。很完美。”我腦海里回溯了一遍整個攻防布局。
至少,紙上談兵很完美。
不過......我盯著“部署警力”一欄,陷入了沉思。
這一欄應該是齊師傅親自操刀的。但我注意到,警力部署與預估敵人數量,居然是一個明顯的反比例。
也就是說,預估敵人有50人,部署的警力就比較少,但如果預估敵人只有10人,部署的警力反而比較多。
最終,當預估敵人只剩1人的時候,我們差不多全員都要上。
這......不太合邏輯吧?
專案警察山瑚不愧是我的心腹。他只看一眼我的神態,就明白我在想什么,并立刻替我問了齊師傅:
“齊領導,我也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您看看,部署警力這一欄是不是升降序的格式弄反了?”
“為什么敵人這么多,部署警力卻這么少;反之,敵人只有一個,卻要部署上全部的警力呢?”
齊師傅想了想,捋著下巴的胡茬說:“這個部署原因,倒也算機密,我不太方便講......”
他話音剛落,他背后就響起一片不滿的嗡嗡聲。
有的同志可能錯誤認為,國安工作太過謹慎小心了,搞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明明如今世道太平,哪有那么多間諜,那么多叛國賊讓他們抓呢?天天這也是機密,那也是機密,一點兒也不敞亮!
這就是輕敵心理。不僅對國內外形勢理解不深,還自以為是,麻痹大意。
“安靜。齊領導還在講話。”我提高嗓音,冷冽目光橫掃向后。
嚶嗡作響的雜聲這才消失。
“那,不如這樣吧,我給大伙講個不涉密的小故事。至于怎么理解,就看你們自己了。”齊師傅笑著給個臺階,又反問在場人,“各位,聽過‘辛格電臺’嗎?”
辛格電臺?
這是什么感情類節目嗎?
眾人面面相覷。
齊師傅進一步解釋:“辛格電臺是一種潛伏電臺。它有一個特點——整個電臺的實際操控者只有一個人。而僅憑這一人,就可以同時完成搜集情報、破譯情報、向境外收送情報等各項任務。”
“當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出現了全國第一個辛格電臺案,幕后間諜在京被捕,家里卻沒有搜出設備。部里趕到現場,把整個屋子巡視一遍,見一個不起眼的位置貼著一小幅《千里江山圖》。推開圖,才搜出了那個電臺和其他犯罪證據。間諜們本來計劃要把這些東西全都銷毀呢。好險,就差幾分鐘。”齊師傅繪聲繪色地描述道。
有人不信,問齊:“這是上世紀的案子吧?你怎么知道的這么清楚?”
“因為家里長輩是主辦人。”齊笑了笑。
“您是想說,由于‘辛格電臺’的幕后操控者只有一個人,目標小,所以他更不容易暴露,更容易隱蔽和轉移?”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