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詢之說完便抓著沈初曉的手腕,大步往辦公室走去。
回到電腦前,只見他輕輕的點擊一下鼠標,有著三十六號照片的網頁就出現在了沈初曉面前。
隨著頁面往下滾動,果然在留區出現了這么一條留:“這人長得好像劉德水先生,但劉先生不應該出現在上海呀!”
“請問你說的劉先生是哪里人,和照片中的這一位長得很像嗎?你能不能把你的聯系方式留下,有些問題需要咨詢你。”
下面這一條是周詢之的回復,可惜半個小時過去了,那邊卻沒有反應。
“能夠被尊稱為先生的人,應該都是比較有名氣的,你現在在百度上搜一下,看看有沒有劉德水先生的信息?”沈初曉靈機一動開口問道。
周詢之從尋人網退了出來,打開了百度,輸入了劉德水先生幾個字,網頁打開后,出現了無數的劉德水先生。
有工廠老板,有小鎮鎮長,有中學校長……有的留有身份信息和照片,沈初曉和周詢之開始照著照片進行對比,接連翻了兩三個網頁,都沒有發現和三十六號長相相似的。
“算了算了,希望那人看到回復,能夠把聯系方式留下,這樣毫無針對性的翻找,無疑就是大海撈針。”沈初曉只覺得眼睛有些疼,對著屏幕比對照片,看來還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了。
周詢之卻繼續滑動網頁,最后停留在了一份簡訊上:“據四川宜賓日報報道,江安縣籍竹雕大師劉德水先生于2007年六月十三日,在江浙百花竹工藝展上,以一幅日落山河竹雕作品一舉拿下工藝展金獎。”
“竹雕大師劉德水”周詢之先把這份簡訊保存下來,開始搜索竹雕大師劉德水這幾個字。
隨著網頁跳動,一條條關于竹雕大師劉德水的信息就這樣呈現在了他和沈初曉面前。
劉德水,四川江安人,1957年生,擅長各種竹簧工藝,其中以竹上皮雕、鏤空雕最為著名,有竹雕工藝作品八仙拜壽、日落山河、采菊東籬下等上百件大作。
周詢之在這些信息里,總算找到了一張劉德水的照片,雖然像素有些模糊,但卻可以清楚的看到,其五官和身形和三十六號有八分相似,而且年齡也很相同。
“會是他嗎?”沈初曉忍不住開口問道。
“照片看起來和他應該是一個人,只是這么厲害的竹雕大師,怎么會流落到上海來?為什么尋人網上沒有尋找他的信息?人口失蹤登記系統里也沒有登記的有他失蹤的消息?”周詢之雖然篤定照片上的人就是36號,但卻想不明白,為什么全網都找不到尋找他的消息。
“確實挺奇怪的,一般家里有人失蹤了,正常情況下都會發了瘋的到處去找,更何況還是這么厲害的人?”沈初曉同樣也想不明白,剛剛那些網頁里,有劉德水作品的圖片,每一個作品看起來都是那么的精美絕倫,沈初曉還專門瞄了一下定價,最少的都是八千起。
就算家里人親情淡薄,但這么一大尊財神爺,就這樣失蹤了,這得是多大的損失啊?
“現在應該做什么?”周詢之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