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了售票大廳,同樣沒有發現疑似流浪人員的蹤跡,從售票大廳出來,沈初曉找到了站前民警,想從他那里了解一些信息,民警告訴他,他們有救助站的電話,發現異常會及時跟救助站聯系。
沈初曉見狀,從背包里掏出定制好的名片,開始挨著周邊的商戶一一做著介紹,有的商戶老板特別的熱心腸,直接將她的名片壓在收銀臺的玻璃桌上,再三表明發現情況會及時跟她聯系。
走到了一家賣包子饅頭的店鋪前,因為是下午,生意并不是很好,老板坐在一個電烤爐前,悠哉悠哉地剝著大蒜,旁邊還躺著一只碩大的橘貓,生活看起來愜意極了。
見到沈初曉來和他搭話,高興地放下手中大蒜,雙手接過名片放在旁邊的抽屜里,笑著說道:“前些年流浪的人很多,我每天饅頭都要送出去好些個,這兩年比較少了,生活好啦,很多人都不愿意在外流浪了。”
沈初曉笑了笑說道:“是的是的,你這邊要是再遇到乞討的人員,你就先穩住,他給我們打電話。”
“好,唉等等,不是流浪人員,但生活過得比較艱難的,你們可不可以幫幫幫忙照顧一下?”老板忽然開口問道。
“生活艱難?”沈初曉本想說這是民政的事情,可想到自己也是民政組織的,連忙開口問道:“怎么樣個艱難法?”
“我認識一個老太太,就住在這附近不遠,大概八十五六的樣子,還瘸了一條腿,身上的衣服我就從來沒見她換過,冬天的時候很少出門,經常在附近的菜市場,垃圾桶里撿些爛菜葉子什么的回家吃,有的時候下午會到我店里來,我把剩下的包子饅頭打包一些給她。
聽說他兒子兒媳都不管她,女兒也遠嫁了很多年都沒回來,有一次我好幾天沒看到她了,就把沒賣完的包子饅頭打包了幾個給她拎過去,才發現她家的房子是那種彩鋼棚搭的,只有五六平的樣子,只容得下一人進出,連好的狗窩都不如。”老板嘆了口氣說道。
“居委會不管嗎?”沈初曉有些奇怪,這種情況,居委會應該特別照顧才對呀!
“管過的,但我聽旁邊的鄰居說,這老婆婆以前特別厲害,居委會上門幫忙,聯系他兒子兒媳過來照顧她,可她卻不領情,把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給罵了一通。
又和兒子兒媳干了一架,后來居委會也去給她送過錢送過物資,每次都被她罵了個狗血淋頭,一次二次次數多了,居委會的也就不管她了。
以前她精神好,能夠照顧好自己,維持溫飽沒問題,可今年年初生了一場病,手里的積蓄應該花得差不多了,又不好意思去找他兒子兒媳求助,更不好意思去找居委會幫忙,有的時候實在餓得不得了,就會到我店里來,但從來都不會開口討東西吃,都是我主動給的,而且她特別的懂規矩,早上不會來怕耽誤了我的生意,上午也不會來,再餓都會等著下午過來。”
“好,你把地址給我一下,我找時間過去看看。”沈初曉笑著說道。
“好的好的,我這就把地址寫給你。”老板從收銀臺上拿出一支筆,直接扯了一張煙盒蓋子,三下五除二地在上面寫下老婆婆的地址。
遞給沈初曉的時候開口說道:“她不愿意接受那些熟人的幫助,或許更愿意接受你們這種陌生人的幫助,她雖然有個家,但現在的生活狀況和流浪漢其實沒多少區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