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告訴我們,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導游在介紹的時候說,米倉峽,民間叫做“兵書寶劍峽”,位于西陵峽和巫峽之間,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但是那段傳說卻深深的吸引了付強。因為兵書寶劍峽相傳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給出一段著名的“隆中對”,意思是劉備今后會在蜀地發達。而諸葛亮當時從湖北西行開進蜀地的時候,曾在這米倉峽有過一段短時期的駐軍,這個地方用于囤放糧草,于是起名叫“米倉峽”。后來部隊繼續開拔的時候,諸葛亮將自己撰寫的一本兵書和佩劍埋在了這里,因為他自認為天下能與自己爭鋒的人,只有鳳雛龐統,而龐統自己有自己的見解,于是諸葛亮留下了一句“兵法在一心,兵書總固,棄置大峽中,恐怕后人誤”的詩,害怕自己死后有人擅用自己的獨創兵法作亂危害,于是就沒有帶走▲書寶劍峽的名字,就由此而來。
付強說,原本這只是一段傳說,諸葛亮也未必真的在這里留下過什么兵書。他之所以選擇前去,是因為敬重諸葛亮這個歷史上最有名的道士。司徒也學著我打斷了付強的話說,你聽誰說的諸葛亮是道家人了,道家講究無為、自然,諸葛亮幫著劉備做的是爭權奪利謀取仕途的事情,他肯定不是道家!付強笑著說,司徒前輩你有所不知了,諸葛亮雖然沒有正式成為道士,但他從來都穿著道袍。他雖然兵法承襲了法家和兵家,思想承襲了儒家和墨家,但是他的那些神通廣大的用兵、呼風喚雨的奇技,都是咱們道家的手法。司徒不說話了,也許他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只是一直很難說服自己,知道付強錚錚有力的把這句話用肯定句的語氣告訴司徒,他自己構筑的對諸葛亮的觀念,就瞬間崩塌。
付強說,他正是因為敬仰諸葛,所以才想到要去一游。卻誰知道這一滯留,就是好幾年。我問他為什么要在哪里待那么久,莫非你找到兵書了,然后你也找到寶劍了,你要拿著寶劍替天行道嗎?我的話帶著嘲諷,因為付強對我做的事,無論是否自愿,總是讓我很難釋懷。付強說,兵書到是沒找到,不過他在峽谷深處找到一塊腐蝕嚴重且殘破的石碑,上面刻了七星陣,還有若干文字。從那時候起,他如饑似渴的研習著,在峽谷邊的山坡上搭建了小窩棚,渴了喝江水,餓了打魚吃,直到他讀懂了其中的奧妙,于是才重新振作精神,回到重慶,然后就遇到了付韻妮的母親。
他告訴我們,那塊石碑是在山崖上的懸棺附近找到的,年代久遠,殘破不堪,他所謂的讀懂,也只是明白了一個皮毛而已。石碑沒有出處,只是因為這個地方的關系,他固執地把這件事和當年的諸葛亮聯系在了一起,他認為是諸葛先生在天之靈讓他發現了這塊石碑,隨后他把石碑沉到江中,效仿諸葛亮“棄置大峽中,恐怕后人誤”的情操,本想著用自己的本領重新開創天地,卻加入了剎無道,就此越陷越深無法自拔。付強說,對付你的這個七星陣,還只是我在那石碑上學到的十分之一,你就這么吃不消,可想當年刻下石碑的人,有多么了不起。
我越聽越吃驚,因為他在我諷刺他后說的這段話,讓我回想起一段往事,非常久遠的往事。于是我略微鎮定下情緒問他,那塊石碑上,除了七星陣法外,還有沒有刻別的東西?他說有,刻了一首詩。我說你還記得那首詩嗎,他嘆息說,我到死也不會忘記:
“天上陰符定不同,山川終古傲英雄。奇書末許人間讀,我駕云梯欲仰攻”
他告訴我,詩的內容,就是在贊嘆諸葛亮,不過從意思上來看,應當是諸葛亮之后許多年,有一個跟我一樣落魄的學道之人到過那里,一時感嘆而刻下的,正如諸葛亮當初棄書峽谷中一樣,空有報復,卻無力報天。
聽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徹底驚呆了。倒不是因為詩的內容和付強類似武俠小說般匪夷所思的傳奇人生,于是我站起身來說,你這里的廁所在哪?我要上廁所。付強說,出門右手盡頭就是。我走到廁所里,虛掩著門,密切注視這付強房間的房門。然后撥通了電話。
“喂,師傅,是我...”
,-,您的最佳選擇!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