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水考察從京都到北海的地圖,想要將水調到京都來基本上不可能。
別說這處世界的條件了,就是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這都是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這一路上,高山崇嶺,地形極其復雜。
靠近北海的區域,都還是凍土,施工難度極大。
另外即便可以打通水渠,可是沒有穩定的電力驅動抽水裝置,水根本運不過來。
因為有些地方的落差很大,單單靠地形的重力引導水朝著南部流淌,并不現實。
另外就是科技與材料,目前的條件完全不足以支撐如此規模的工程。
一旦處理不好,就是一場災難。
這個工程即便可以順利實現,至少需要投入六千億人民幣。
如此天文數字,根本想都不敢想。
只有國家這樣的項目,才有可能搞的起來。
蘇默仔細聽他分析完困難的難度,練練點頭。
如此看來,還是需要重新梳理下。
既然現代科技都這么費錢費力,或許可以有更好的辦法。
等到紫萱出關之后,可以跟她好好聊聊。
“后續我會再送幾套打井機與光伏車過來,王教授您是光伏行業的專業,麻煩到時候策劃下,需要哪些東西,您列個清單,我到時候把東西都送過來。”
蘇默說道。
先解決用電問題,其余的事情慢慢再說。
“這里常年干旱,倒是發展光伏的好地方,況且人口也少,又沒有什么工業耗電,相對來說要簡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