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的重量也要比普通的紙張更重一些,可承受的水量較多,性質穩定,不易變形,適合各種暈染,能夠保留良好的色性。
最重要的是紋理自然,可以增加畫面的質感和層次感,能夠保存的時間更長。
仔細查看之后,我點頭道:“是的,這么快就買回來了?”
“行,那就開始吧,沒多少時間了,你抓緊點。”
我立刻將畫紙攤開,然后又將那幅古董畫拿出來,根據紙張的大小,一比一的還原。
想要臨摹好這樣一幅還算精致的古董畫,并非易事,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出錯,還有繪畫的順序也是很講究的。
而這幅畫的難點不是它的色彩和結構,而是手法。
這幅畫采用的是“細筆”的手法,以細膩和豐富著稱,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高超的運筆技巧。
其中運用了“雙鉤”的技巧,用線條鉤描物象的輪廓,基本上用左右或上下兩筆鉤描合攏。
其次還采用了著名的“十八描”,畫中人物衣服的皺褶正是采用的這門技巧。
我也必須運用這幅古畫所采用的技巧和畫法來描繪這幅復制品。
說實話,二十的時間就已經很倉促了,現在連二十天都不到了。
我不敢再耽擱,好在這兩天我也沒有閑著,已經用鉛筆在廢紙上臨摹了一下,也知道哪些地方難點比較大。
我深吸了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自己的狀態,然后開始動筆。
葉佳怡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沒有出聲打擾。
她的眼神閃過一絲驚訝,顯然沒想到我能這么快就進入狀態。
看了一會兒后,她就自己離開了書房。
旁邊沒人我會更加投入,我幾乎能想象到這幅古畫的作者,在畫這幅畫的時候的場景。
我拿筆的姿勢,運筆的方式,幾乎跟他完全合一。
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仿佛穿越千年與這幅畫的作者來了一次繪畫技巧的碰撞。
在這種感覺下,時間過的非常快,不知不覺中窗外的天空已經暗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