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吁了口氣,如同飲下烈酒一般,抬手將杯中已經溫熱的茶水仰頭痛飲而盡,眼角悄然滑落兩行淚痕。
“非是天意弄人,而是私心作祟。
怪就怪孩兒當年少不更事,心志不堅,沒能始終如一的相信姑父你對孩兒的良苦用心。
如果孩兒能夠始終如一的堅信姑父你對孩兒的心意,又豈會淪落到今日這步田地。
嘆只嘆大徹大悟之時,已經覆水難收。”
柳明志臉色沉重的飲盡杯中茶水,看著凝望著煙柳村田壟怔怔出神的李曄嘆了口氣。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的話,你還會如此選擇嗎?”
“現在的話孩兒肯定不會,三年前的孩兒肯定還是會重復一下當年的老路。
大道理誰都懂,可是少走的彎路一樣不會少。
只有親自撞一下南墻,撞得頭破血流之后才會幡然醒悟。
人總是要嘗試到痛楚之后,才會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道理。
所以孩兒雖然心有不甘,卻并不會怨恨姑父。
更不會再白日做夢,想著什么奪回皇位,復辟李家江山的念頭。
當初有滿朝能臣干將鼎力支持,邊關精銳兵馬拼命輔佐之時,孩兒尚且不是姑父的一合之敵,何況現在孩兒只不過是一個山野村夫呢!
人貴有自知之明,蚍蜉撼樹固然勇氣可嘉,卻依舊是不自量力。
結果并不會因為小小的蚍蜉勇氣可嘉的緣故而改變什么,反而會因為勇氣可嘉而落一個頭破血流的下場。
孩兒能茍全性命,已經知足了。
不想再因為自己的不自量力之舉牽連孩兒的親朋好友流血犧牲,落得個家破人亡的凄慘下場。
況且——”
柳明志好奇的看著李曄詢問道:“況且什么?”
李曄將茶杯放到一旁的石磨上,伸手示意了一下,不疾不徐的朝著院落外走去。
片息之后,李曄手里攥著一棵禾苗淡笑著停在柳明志身前,將手里的禾苗塞到了柳明志手里。
“況且,姑父確實比孩兒更適合做一個皇帝。
遙記得三年前孩兒剛來的時候,院落外不過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而已,三年之后如今卻變成了數十畝肥沃的良田。
孩兒不知道姑父在京城勤政殿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是否勤政愛民,是否心懷天下蒼生。
然而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就眼前這數十畝荒地變良田的小小變化,孩兒就知道姑父一定是一個深得百姓愛戴的好皇帝。
雖然這等豐功偉業并非是孩兒親手造就出來的,可是孩兒卻與有榮焉。
因為孩兒心里明白,您曾經是拿孩兒當半個兒子看待的。
所以孩兒縱然知道了您跟母后兩人之間發生的那等有悖人倫的事情,也從來沒有怨恨過你半分。
因為孩兒心里明白,你們之間的事情雖然會讓孩兒的父皇臉上蒙羞,可是對于母后而,卻是不幸中的萬幸。
比起待在深宮大院中孤獨終老,身邊能有一個體己人相伴余生,白頭偕老,對于深宮中的女人來說,無異于是一種最好的結果了。
孩兒不想母后跟福安宮中的祖母和宗人府的那些姨祖母一樣,只能青燈古佛黯然終老。
那樣的日子對于一個活生生且有感情的人來說,生不如死。
其實孩兒剛一知道你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之時,也曾糾結遲疑過,只是后來看到母后在深宮大院中孤寂落寞的身影之后,便驟然想通了。
一個是已經魂下九幽煙消云散的父皇,一個是陪伴在孩兒身邊活生生的母后,孩兒肯定更偏向于讓母后這個尚在人世的親人活的更幸福一些。
故而,在母后你們兩個之間的事情上,孩兒從來沒對你有過任何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