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摩太需要希望號了!
村民們也太需要希望號了!
這艘船,承載著上百人的期待,承載著蘇摩對于未來的所有幻想!
爬上樓梯,快速踩著往上,帶著不同于下去時的忐忑,這一次在上去時,蘇摩已經完全的放松了下來。
到了這一步,千難萬阻已經被自己跨越了過去,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也即將到了盡頭。
只需要在堅持一把,就能迎來“收獲”的日子。
“自動駕駛系統,目前只剩下最后的邏輯判斷,如果不考慮倫理道德判斷模塊,下午六點前我就能做完”
“屆時,只需要將武器放置在已經準備好的槽口處,就能開啟第一輪測試”
“對了,物資上船也應該做起來了,否則,符紙世界里很可能希望號就是一艘空船”
自動駕駛系統的修改并不難!
這一部分的系統,有一大部分代碼都來自于地球上已經成型的艦船操作系統。
只需要稍微的針對希望號適配修改,就能安裝上去。
而這些需要修改的部分,也只剩下了10%。
按照這些天的效率,最多只需要半天,就能修改完畢。
到時候在模擬機上debug一遍,能用,就能直接上船實裝,繼而徹底完成這艘船的第二個階段...
精修整改期!
至于目前船只上搭載的火力系統。
因為沒有配套的火箭彈和彈道,垂直發射模塊只能是個擺設。
十八個用來固定機槍的端口倒是已經全部完成,只需要將機槍放上去,連接上主控火力系統,就能進行使用。
在第一次測試中,火力方面倒也不是全部空白。
一邊想著,一邊耐心的將所有設備全部上鎖,再將駕駛室以上的部分艙門關閉,只留下一個前往倉庫的通道。
在給陳審發出一道可以第一部分物資上船的訊息后,順著木質樓梯,蘇摩飛速往下竄去,回到了避難所內。
地底避難所三層里,由蘇摩親自手搓出來,工作了十數天的電腦桌上已經有了些許食物殘留的油污。
但對了一個工作狂來說,這點并不是問題,在一把掃開所有雜物后,蘇摩打開了電腦。
由炎國高材生編寫的編譯軟件極為好用,界面簡潔明朗,并且還附帶模擬測試。
在喝下一杯幽能水快速調整狀態后,電腦顯示器里的代碼塊開始動了起來。
目前剩余修改的主要部分,不是別的,正是操作邏輯判斷系統。
大型船只的自動駕駛系統數據,百分九十以上都來自于各種雷達的探測。
靠著雷達返回來的數據,邏輯處理系統進行判斷,繼而進行一系列的加速減速轉向等運動。
除此之外,除過人力干預之外,基本用不到其他設計反饋回來的數據。
這樣的設計,只要能確保數據的百分之百有效性。
會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極低,比人力操控不知道要可靠多少個檔次。
但很可惜的是…希望號不行!
滿打滿算,目前希望號上才裝載了五個雷達。
中央的火控掃描雷達,雖然平時能兼職去掃描附近的環境數據,實時傳遞回主系統里進行分析。
但這東西吧,不打架的時候還好,一到了打架的時候,內里的數據就會分成主次開始傳輸篩查。
屬于環境部分的數據會極速變弱,雷達會自動分配算力,去檢測敵人的動向。
這時候,如果純靠雷達返回來的環境數據進行控制,自動駕駛系統很可能就會因為數據不足而產生誤判,從而產生后續一系列難以想象的后果。
至于靠船頭船尾以及兩側的避障雷達,那就更不靠譜了。
這東西就和倒車雷達一樣,最多只能起個輔助作用,指望靠倒車雷達開車,那不是妥妥作死嘛!
因此,在邏輯判斷上,蘇摩只能另辟蹊徑,大膽采用了所有戰艦上都沒敢使用的....
實時畫面分析!
船廠上的三個超高清監控攝像頭,在制造完船體后,就被蘇摩拆了兩個,分別裝在了希望號的船頭船尾。
除此之外,靠著希望村的收購部蹲點,又收到了四個較低素質的監控用探頭。
這些探頭雖然分辨率不行,但裝在船體的兩側倒也能湊活。
靠著這些攝像頭,在構筑出了覆蓋船體四周的六畫面后,整個畫面分析的占比在整套駕駛系統里占據75%。
剩下的雷達數據則占比20%。
至于最后的5%蘇摩也沒留著,大膽給到了經過兩次升級的全能械工。
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大膽到哪怕是現代地球的科技再發展上一二十年,也沒有人會瘋狂到將戰艦的操控權毫無保留的交給智能駕駛。
但...蘇摩還是這么干了!
并且,在改造的過程中,蘇摩還發現,這樣的思路不僅沒出現問題,反而是出乎意料的順利。
無論是傳輸模擬畫面進行邏輯測試,還是直接輸入結果去看操作過程。
在系統加上械工的情況下,高達179次模擬測試中,對于希望號的威脅竟然是“0”!
械工的駕駛邏輯判斷,加上系統采集到的數據分析結合下,竟然是產生了難以想象的“化學反應”。
這樣的變化,在目前這個階段,蘇摩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但總的來說,如果在實裝到希望號后,還能有如此表現,那肯定是在人類自動駕駛的漫漫長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倫理道德避障,在末世的海洋里完全沒有必要”
“希望號,不能有任何危險,哪怕是產生了其他難以想象的后果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