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精良)
描述:由準入門級手工匠人蘇摩提純出來的高純度硝石,作用廣泛,可用于制造火柴、煙火藥、黑火藥、玻璃以及食品防腐劑等多種用途,因為莫名的原因,品級被提升到了精良級別。
特殊能力:制成硝酸(濃度(95%↑)
制成火藥(能量+50%)
制成炸藥(能量+50%)
....
評價:用處多,范圍廣,見效快!就是掛嗎(義正辭嚴!)
系統彈出來的屬性頁面,第一次被硝石的特殊能力刷屏。
足足有三十多條各方面用處,都獲得了一定的加強。
但這,還不是讓蘇摩最驚訝的。
原來幽能水和這些東西混合,還會產生這么多的變化
吃驚的擺弄著燒杯里的硝石,蘇摩仍然看不出來這東西,到底是怎么擁有這么多的特性的。
不過...
如果真有系統所這么厲害,恐怕我的科技樹要狂漲了!
目光灼灼的盯著硝石粉末,蘇摩的思緒已經飄到了二號避難所里的石油機井上。
本來這波提純硝石和硫磺后,在混合木炭,就能制造出大名鼎鼎的黑火藥,直接進入火器時代。
但現在,一個突兀的名詞在蘇摩的腦海里蹦了出來-
苦味酸!
作為大名鼎鼎的黃色炸藥(tnp),也被稱為苦味酸炸藥。
它的成分是三硝基苯酚,經常性的被與諾貝爾的安全炸藥,tnt搞混。
1771年,英國人皮特·沃爾夫合成出一種染料。
他將濃硫酸、硝酸和苯酚(可能是煤焦油粗酚精制或靛藍,當時的人不知道苯酚)混合處理,獲得了一種帶有強烈苦味的,模樣呈明黃色的結晶粉末,因此它被賦予了苦味酸的名稱。
當時的人們只是拿苦味酸染衣服、做涂料而已。
在當時的染料界,三硝基苯酚的名字常常就是黃色,人們用了整整100年的苦味酸染布料,卻從沒想過如何把它弄炸。
1871年時,法國巴黎一家染料店的伙計遇到了難題,有個積壓的黃色染料罐似乎銹死了,無論如何都擰不開,于是逼急的伙計們決定采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開罐——砸!
而且還找來的錘匠是個80元的大鐵錘。
這一下,錘匠牟足了力氣,一錘子下去!
沒想到罐子轟的一聲炸了,整個染坊頓時坐了土飛機,只剩下一幫渾身五顏六色的幸存者在廢墟中呻吟。
經過多方調查,人們排除了罐子里藏有不明爆炸物的因素,將問題鎖定在苦味酸罐子上,人們突然意識到--
黃顏料被錘擊引爆了!!!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人們紛紛為黃顏色而擔憂。
但當時的法國軍方卻眼前一亮,這分明是上天送來了最佳的軍用武器,黃顏色在長期的使用中證明了它的安全性,它還可以被簡單的大規模制備。
隨后法國人尤金·圖爾平率先研發出了炮彈的苦味酸壓入法,也賦予了它麥寧炸藥的名稱,即melinite。
這個名詞很多人陌生,但要說起1897式75mm野戰炮所有人都很熟悉,也就是李云龍的意大利炮
如今有了硝石可以制備硝酸,又有硫磺和硝石可以反應生成硫酸,再來點石油提取一下里面的甲苯...
如果真的可以,恐怕我的炸彈科技樹直接將越過黑火藥,硝化火棉,直接來到黃色炸藥時代!
想想在來之前老爹嘴里一直念叨的那些炸藥配置方式,蘇摩瞬間激動了起來。
黑火藥說來說去,也只是發射藥,制成火藥包,也只能完成爆-燃這兩個過程。
苦味酸不同,帶有化學反應的沖擊波一旦引爆,首先在起爆點發生爆炸反應而產生大量高溫、高壓和高速的氣流,在炸藥中激發沖擊波。
沖擊波強烈壓縮鄰近的炸藥薄層引起炸藥反應,產生大量氣體與大量熱,完成爆-轟-波這個流程。
甚至如果能積攢夠足夠多苦味酸,制作成炸藥包,投到狗頭人城堡之中。
爆轟波之下,只要一個來回,就能讓狗頭人知道什么叫做天降正義!
明天就去嘗試修復石油機井!
工作臺前,蘇摩連連站起坐下,內心激蕩難以平復。
將提純出來的500g硝石粉倒入木頭容器中,放入次臥室后,蘇摩再度回到了工作臺前。
提純黃色炸藥的方程式我知道,制備硝酸,硫酸的方法高中也學過,這些都不是問題,關鍵就在于提取石油里面的甲苯,以及混合反應生成苦味酸的這個過程..
當年諾貝爾制作炸藥炸死了自己的弟弟,這苦味酸雖說沒有硝化甘油那么難,但它遭遇高溫、摩擦、撞擊時都有可能炸開花,而且它與鐵是可以反應的,會像雷酸汞生成汞鹽那樣生成苦味酸金屬鹽,造成事故爆炸危險
或許我能通過交易情報拿到苦味酸的制備方式...在通過系統升級,得到更好更安全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