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出現太學和國子學一起爭杜有忠的事情,其他的國子監的部門,沒有這兩個部門高,自然不敢去爭,畢竟嘛,誰都想往上升的,不可能還往下貶。
杜有忠就以飛快的速度,成了國子監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
杜有忠升官了,但是只是一個國子監的官,教書的,沒有什么實權,杜家這邊,也不準備大操大辦,只想著請自己關系好的人上門吃吃酒席,也就兩三桌就成了。
杜榆自然是回了娘家過來。
而楊大人家和太后娘家,因為和杜有忠有師徒之宜,所以也都過來了,楊大人是親自來的,太后娘家,太后的哥哥嫂子倒是沒有親自來。
因為知道他們要是過來了,肯定別人也會聞風而動的,人家杜家都說了,只是內部人員聚一聚的,他們要是把人都給招惹來了,那不是壞事了嗎?
所以讓長子和長媳過來了,當然歐陽云杰作為弟子,也過來了,他算是半個主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歐陽云杰和大郎,二郎都算的上是師兄弟,于是加上楊家新鮮出爐的秀才,一起招呼客人呢。
黃大奶奶看著這樣,心里不是不感慨的,這杜家真是越來越行了。
她婆婆當年還看不起人家,現在能比嗎?
要不是這些年她一直堅持走動,如今也不會請她們過來。
可嘆婆婆還說些酸話。黃大奶奶來之前,楚姑太太還跟自己單獨說了,要讓杜家這邊接受二弟妹的孩子過來讀書。
人家杜家也不是開私塾的,收徒弟也不是隨便收的,你以為憑著這個拐彎抹角的親戚關系就能答應你?
你也想一想,當初你是怎么做的吧,各種看不起人,總以為自家還是以前的侯府呢。
黃大奶奶好不容易跟楚姑太太講道理,結果楚姑太太說道:“你不說就不說,我知道你是害怕你二弟他們有出息有本事了,然后奪你的權,你不去說,我給你舅舅他們寫信,我就不信了,憑著那杜家和楚家的關系,他能不答應?”
這里的舅舅是錦溪書院的楚院長。楚姑太太自以為憑著楚院長對杜有忠的知遇之恩,所以只要楚院長開口了,杜有忠肯定會答應收了她兒子的孫子的。
可是,楚姑太太難道忘了,她的話,楚院長是什么時候聽過?你一個當妹子的,每次都跟命令人一樣,誰喜歡那。
你那信說不定看一遍就已經扔了,所以黃大奶奶覺得自己的婆婆是在做白日夢。
于是到了這里,她這拜師的事兒是一句話也不會說的,她又不是蠢材,自然是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
她還想和杜家,胡家維持這親戚關系呢。
因為和杜家胡家關系好,她出去也有面子,說句實心話,那也是有靠山的,她很懂得識時務者為俊杰。
他們家現在確實是拿杜家和胡家當靠山的。
要是不認識這個事實,那也別在這邊混了。
就是黃大爺也是如此想的,這門姻親關系不容易,可不能從他手里給毀了。也是自己的媳婦的眼光好,從一開始就交好,不想老二兩口子,從一開始就瞧不起這杜家和胡家,一點兒也不交往,看他們去人家家里,還說些挑撥離間的話,讓母親責罵他們。
現在就知道誰對誰錯了,可惜母親不僅不認識自己的錯,反而幫著二弟他們兩口子,讓他們大房做些自毀長城的事兒。
他又不是傻子,連孫子都有了,絕對是不可能聽自家娘的話的。
杜榆這次也沒有幫著招待客人,而是作為姑奶奶,很是享受了一番,兩個嫂子是已經得心應手
了,她多插手,那就是不信任人家。
何況,她主要關心的應該是胡家的事兒。胡姥娘和季氏都在呢,她就跟著祖婆婆和婆婆。
被人重視的感覺很爽,但是不能太爽了,就得意忘形了。那樣以后會栽大跟頭的。
元元和幾個表哥表姐一起得了歐陽云杰大嫂給的見面禮,就是小長輩六郎也被抱出來給夸了一頓,他半歲還不到呢,所以就出來露了個面,又被抱回屋去了。
齊氏如今成了從四品官員的母親,身份上就提高了一大截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