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公中的五十兩,杜榆的幾個叔叔都給杜榆補貼了,雖然不多,但是也是他們的一片心意。
杜有忠這個當爹的不能在場,所以幾個叔叔都更用心的幫著杜榆把婚禮給辦好了。
杜有良他們那邊,現在幾乎都沒有過來過了,所以不提他們也罷。
杜榆和胡鑫的婚事定在八月十八,中秋節過后,再嫁過去,也是為了讓杜榆能在杜家過最后一個中秋節。
所以這次的中秋節,齊氏不用人提醒,就辦的比以往都要豐盛一些。
齊氏還私底下把自己的一個銀簪子給了杜榆,讓她帶到婆家去,她說道:“你也別埋怨我這個當奶奶的,只給你五十兩銀子的嫁妝,這要維持大家子的吃喝,也不是個容易事兒,我要是對你爹這一股太好了,那么也不像話,這個簪子呢,還是我年輕的時候,你太奶奶給我的,我一直留著呢,就是你爺爺要讀書,我都沒有給當出去,因為我覺得他讀書肯定不成,我手里頭有這個銀簪子,到啥時候,我這心里都覺得還有個底兒。現在我把她送給你,你記住了,萬事都要給自己留個底兒,以后才不會過日子不慌呢。”
杜榆把這銀簪子給接下來了,這銀簪子成色一點兒也不好,而且時間長了,看著就有些發烏,但是好歹是自家奶奶這些年珍藏的,能給自己也是對自己的看重,她得好好收著。
八月十五吃完飯,杜榆接下來就是準備出嫁了。
離八月十八還有三天的時間,家里人開始忙活起來,因為八月十七是女方的正日子,到時候親朋們都要過來吃飯,然后八月十八男方那邊來迎親。
雖然杜榆也參與了不少的婚禮,可是這一次是自己的,但是怎么感覺自己也不怎么忙,都是別人在忙呢?
她就天天坐在自己的屋子里,然后有啥事兒也是別人做的。兩個丫頭小丫和小墨倒是比以前忙了。
她只需要保持睡眠好,吃的好,無煩惱就成。
族里人也過來了,說是讓杜榆去祠堂拜別杜家的祖宗,這也是新立的規矩,說什么大戶人家就是這種規矩。
齊氏覺得很無聊,不過跪就跪吧,反正那祠堂里也不是什么外人。
所以杜榆先去了杜家的祠堂,跪了一番,然后又對著自己太爺爺和太奶奶的牌位也跪了一次。
八月十七的時候,家里更熱鬧了,都是來吃酒席的,老杜家的姑娘嫁人,嫁的還是自己的舉人表哥,這個事兒啊,大家都喜聞樂見。
連楚夫人都到楊柳村了,然后給了杜榆一匣子東西,竟然是香料。
楚夫人人比較風雅,還會自己做香料,送給杜榆香料,那也是表示親近的意思。
有時候,一種香料,還是千金難求呢。
邵氏也是陪著婆婆過來的,順便看看女兒和外孫女。
“小姐,外面吃酒席的人好多啊。”小丫從外面看了,進來跟杜榆說。
杜榆問道:“你是不是餓了?”
“沒有,我早就在廚房里吃了,小姐,你趕緊吃吧,他們說,明天好長時間都吃不了東西呢。”
杜榆說道:“那就給我準備準備一些小點心,你和小墨都藏著,等我餓了,你們再給我拿出來吃。”
對這樣的事兒,小丫是很擅長去做,聞立刻就去安排了。
因為杜榆嫁過去不是立刻就要圓房的,所以也沒有人專門還來教導她該如何和新婚丈夫圓房,免去了這個尷尬了。
而對于一年后的事兒,一年后再說,杜榆覺得嫁給熟人也很好,至少知道大表哥也是和自己一樣,沒有啥通房丫頭之類的。
要真是嫁到什么當官的人家,說不定那男的早就不知道是幾手貨了。
八月十七的晚上,胡氏過來陪著女兒睡,雖然嫁的都是自己的娘家那邊,可是嫁人了就是不一樣了,胡氏這個時候舍不得了,但是再舍不得,總不能阻止閨女明天不嫁了吧,那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不早了,睡吧,明天還得早起。”胡氏說道。
作者有話要說:暑假要到了,旅游的人多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