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道:“娘這樣說她,是她的福氣。娘,我們想著的是,等大郎他們回門后,我們就出發了,大郎和他媳婦這次就不跟過去了,直接在縣城里,讓大郎欺負照顧他和二郎,二郎這眼瞅著也要科考了,到地方上來來回回的,也不方便。以前我還擔心那邊沒有人照顧,現在有大郎媳婦,我也放心。”
齊氏點頭,倒是不至于因為孫媳婦不在自己身邊照顧就不高興了,因為這胡氏當婆婆的都沒有說讓兒媳婦跟過去伺候她,她一個當祖婆婆的,就更不會說話了。
何況,大郎和二郎在縣城里,確實是對讀書好一些,加上那邊還有楚家照顧著呢。
“二郎這歲數也差不多到了,是不是該給他定下親事了?”齊氏問道,這大兒子和兒媳婦一去就是三年,二郎難道就不娶媳婦了?
“二郎不著急,他是男子,多讀幾年書,對他也好。就是三年后也不晚那。”胡氏說道。
三年后,二郎也才十八歲呢。何況,她還要回來嫁女兒呢,那時候要是合適的,就給二郎定下來。何況,這給兒子定親,就是他們父母的事兒,孩子們在不在場,都是沒有關系的。說不定他們在任上就碰到合適的了。
而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所以胡氏這次要把杜榆也帶上。
齊氏聽了胡氏的安排,也沒有說啥話了,本來知道兒子要當官了,就知道這是聚少離多的,她只把年紀也,也不耐煩去別處折騰了,不然這把老骨頭都散了。
“那胡鑫還跟著去不去?”齊氏問道,其實她還是贊成胡鑫也跟著去的,畢竟這在一起,感情才會深嘛。
胡氏道:“和我哥商量了,等小玲的婚事辦完了,他就趕過去的,也是想讓鑫兒給孩子他爹搭把手的意思,鑫兒自己是舉人的身份,就是在衙門里當個差,也沒有人會說三道四的。”
畢竟是到一個從來不熟悉的環境,有人幫襯著,總比一個人要好。
而楚院長那邊,也給自己的大兒子和杜有忠各自找了一個師爺。
給杜有忠的師爺姓王,雖然只是秀才出身,但是為人處世,也很是有一手,這時候當官的,請師爺都是自己人,而且給師爺的俸祿也是官老爺自己掏腰包的,相當于幕僚。
王師爺不是一個人去,還有他的家眷,他老婆,還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按說,王師爺既然是秀才的身份,在錦溪書院教書不是自在多了?
但是王師爺說了,他本人不會給別人教書,免得誤人子弟。頂多能出出主意。
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會的一面,也不是人人都能當老師。
杜有忠當縣令的那個縣叫做彭澤縣,人口少,地方小。
不過是南邊,但是卻不是江南,江南那種富庶的地方,是輪不到杜有忠這種新科進士去當的。南邊的南邊,應該說很偏遠了,不像現代,越是那邊的地方越是富裕。
這彭澤縣都快靠近那邊的海了。“那那地方肯定比咱們這邊熱。”杜榆說道:“大毛的衣服就可以不用帶了。”
都要靠海了,那地方也冷不到哪里去。
不過胡氏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帶了大毛的衣服,這樣收拾收拾,真的是好多東西,所謂的窮家富路,胡氏生怕到了地方上沒有東西,所以恨不得全部都帶去。
不過,沒關系,現在馬車足夠用,不怕裝不下。
到了出發的日子,齊氏和杜老爺子就不送他們了,只是幾個兄弟跟著送出了云陽縣,看著馬車朝南邊駛去了。
不過,即使杜有忠去別處當官去了,可是現在杜家在自己的地方,也沒有人敢欺負了。成了官,就有了關系網,就算是許大人調走了,新來的也會知道這杜家是有個當縣太爺的人,又不是在同一個地方當官,還存在競爭,所以可以說,是‘官官相護’,再說還有楚家呢,也不會看著杜家的人被人欺負。
王師爺的妻子王太太很健談,對于東家太太,她是秉著熱情結交的意思來和胡氏相處的。
王太太的兩個孩子都挺小的,不過看王師爺的年紀也都這么大了,應該和自家爹差不多大吧,怎么孩子這么小呢?
胡氏最開始猜測的是王太太是填房,所以孩子才會這么小。
不過后來知道了,這王太太竟然是成婚前十年都沒有開懷,十年后肚子才有了動靜,兒子女兒也都有了。
聽了這個事兒后,胡氏對王師爺的印象就好起來了,畢竟,能在老婆十年沒有生育的情況下,對這王太太一直很好,那這人真的很不錯了。
“他也不打算繼續考了,沒有那個命。”王太太說王師爺為啥還是個秀才。原來不是沒有去考過鄉試,但是考一次就砸一次,這折騰了十來年了,就不準備繼續了。
作者有話要說:第二更,二更君說它最無聊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