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大著膽子來提親,還以為不成的,因為有很多條件比他們好的多的,都上門提親了,可是最后竟然成了。這讓薛里正家的是高興的很,想著,以后肯定對兒媳婦要好。
說著說著,這就商量起了能不能把婚期定下來。
畢竟兩個人年紀都差不多了。是時候可以成親了。
季氏因為都是在一個村里,女兒的年紀也到了歲數了,早嫁晚嫁都是一個意思。
雖然鑫兒的婚事還沒有成,可是也有不少妹妹先嫁人,哥哥在后面的。
而且,這邊胡鑫是特殊情況,為了讀書考功名,晚幾年就晚幾年,也合情合理。
現在是知道訂的是誰了,更沒有人逮著問為啥胡鑫不成親了。因為他未婚妻歲數不到呢。總得等他未婚妻長到可以成親的年紀再說婚事吧。
只是這樣一來,也不能耽誤了胡玲,胡玲是女孩子,真的成了老姑娘了,就說法不好聽了。
季氏對薛里正家的說道:“總得等小玲的哥哥從京城回來再說。等他回來了,我們都好商量,咱們這住的近,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什么都好說。”
薛里正家的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答案,笑道:“那是,咱們這住的近就是好,我這開春了,就要再把房子給起一起,到時候給他們小兩口在我們旁邊起一個單獨的小院,中間開道門,就跟獨門獨戶一樣。”
說的是她二兒子,這現在住的房子,是不可能給老二了,但是為了補償老二,所以就給他再起幾間房子,免得以后兄弟之間有了矛盾。
季氏聽了也高興,忙說道:“那他大嫂子那邊?”
畢竟是單獨給老二蓋房子呢,作為大嫂子的,看見了會不會有意見?
“這是我們全家商量好的,當初老大成親的時候,也給他們蓋了房子的,我這也不是偏心眼,沒有問題。”薛里正家的表示一點兒問題也沒有。
又看到胡氏,這胡氏是個有福氣的人,兒子現在都是秀才了,丈夫早早的是舉人,現在還去京城里考試去了。
說不定以后就是官太太呢,又她女兒以后還要嫁給胡鑫,這一來就是舉人娘子,是自己二兒媳的嫂子,這關系,不好好的交起來,那就是對不起自己。
薛里正家的能說會道,這一頓飯是賓主都滿意。
他們這次還在大舅舅家里住了一晚上,晚上不時的有胡家棚的人過來串門,胡氏還問了嫂子,是不是要買幾個下人之類的。
季氏說道:“咱們就這么幾個人,要是真的都有下人了,那天天真不知道要干啥了!不過,鑫兒說了,到時候會給我們找個管那些佃戶的,咱們家里沒有懂種地的,還是找個內行人管著比較好。”
投奔過來的佃戶也多,這到時候要收糧收租的,總得是需要人的,另外還有幾個鋪面,已經租出去了,季氏覺得,自己外甥女怎么還不長大了,她嫁過來了,這事兒就沒有那么煩人了。
女兒小玲是對這些事兒不通,小兒子還小呢,如今就是丈夫天天忙得不行,“我是現在也頭疼,地里的事兒,我壓根就不怎么懂的。”
她在娘家的時候,地也少,主要是在家里操持家務,嫁到了胡家來,這邊丈夫是獸醫,地更是少了,如今這么多的佃戶,她真的覺得又是不適應了。
胡氏說道:“舅舅家那邊不是兒子多嗎?不如從那邊找一家子過來,給工錢,讓他們管著地里的活兒。”
季氏想了想說道:“你大哥那邊也考慮過,咱們過好了,總不能連親戚也不幫襯幫襯,等過年后,我們再說說吧,就怕他們不想過來。”畢竟在自己家里過的好好的,突然讓人到陌生的地方,也是不好。
胡氏說道:“都是在外面賺錢,我看他們都挺樂意的,不過這是我自己的一個說法,肯定考慮的不怎么全面,不如讓大哥和鑫兒商量商量。”
人口少了,也是個問題啊。胡大舅這邊,連個堂叔之類的都沒有,是幾代單傳呢。
不像杜家,人口多,連祠堂都能修起來。找人幫忙,也還要選才成,這邊是人口嚴重不足。
真是人多有人多的難處,人少有人少的難處了。
初三從胡大舅那邊回來,齊氏的哥哥那邊也來人過來看望他們了。陳杜氏那邊,沒有親自過來,但是也派了兒子和兒媳婦過來了,這幾年,和陳杜氏的關系,就那么不遠不近的處著。
他們都覺得,這樣相處也不錯,免得太近了,大家都覺得別扭,最開始陳杜氏還想著能更近一步,不過事實證明,那樣是不成的。陳杜氏是個精明的,幾次試探后,就不再那樣了,也不讓陳玉兒再到這邊來,免得關系就雪上加霜。
陳玉兒這次也沒有來,以前是嫌棄他們是泥腿子,現在是覺得對方是舉人了,身份上比他們高,她來了,還要伏低做小的,那樣不符合陳玉兒的性子。
作者有話要說:我今天努力一把,爭取四更!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