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間。
經過了一宿的痛苦掙扎,黃粱終于想通了閃爍消逝的那一絲靈感的真正含義。
是時間。
在《面具》這本恐怖小說中,不知是作者有意還是無意,文中很少出現具體的時間描寫。但是作為一名常年保持著閱讀習慣的老書蟲而,從文中的一些只片語、出場角色的衣服服飾等等細節中,他還是能夠推斷出事件發生時的大致時間。
至少發生在什么季節,黃粱是能夠大致猜到的。
他仔細回想了一下,發現幾乎所有的主要情節——犯罪情節——都發生在春夏兩季。而極為巧合的是,那份顯示她——徐意軒——近幾年的出行記錄,她通常都是在夏秋兩季的時候離開、前往另外一個陌生的城市。
這也太巧了。
黃粱立刻上網搜尋徐意軒生活的城市中,是否在她逗留期間發生過惡性事件。
還真的有發現!
在遼陽、徐渭這兩座徐意軒曾居住過的城市中,就在她離開后不久——兩三個月——這兩座城市中都發現了被碎尸的男性被害人尸體。
遼陽市發現的那具尸體是在一座菜市場的垃圾堆中被人偶然發現的。如果不是一位清潔工老爺爺發現了這幾大包黑色塑料袋中的肉似乎是人肉,這具尸體或許永遠也不會有人發現。
清潔工老爺爺發現黑色塑料袋中是被碎尸的尸體后——他年輕的時候上過戰場,所以一眼就能分辨出人肉來——立刻選擇報警。
警方迅速的做出反應,著手進行調查工作。
但是四年的時間過去了,一直都沒有抓到兇手,甚至無法確認被碎尸的受害人的身份。即使當地警方不遺余力的把受害人的dna信息與全國失蹤人口庫中的信息進行了比對,但是并沒有任何的結果。
這說明被害人的家屬沒有報警,也沒有把被害人的信息錄入到失蹤人口系統中。
無法確認被害人的身份,當地警方就只能在尸體上尋找線索。從尸體上不難推測出兇手的分尸手法非常的不專業,‘他她’是硬生生的用刀具把尸體切開的。為了保證尸體不會過快的腐爛,兇手曾經把尸體凍住,之后又進行了解凍。
根據這一線索,當地警方開始在遼陽市的各大賣場中尋找購買過電冰柜的顧客。
但是經過了一番細致的調查后,最終還是沒有找到本案的嫌疑人。這一案件就只能一直懸而未決,直到今天也沒有個結果。
發生在徐渭市的碎尸案也沒有被偵破。
這起案件的起因的幾名登山愛好者在攀登徐渭市的一座小山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被動物從土里刨出來的編織袋。
出于好奇心,這幾位大爺大媽上前去岔開編織袋中的物品。看清楚里面的一條人的胳膊后,其中一位大媽直接就心臟病復發了。
幸好她隨身帶著速效救心丸,這才沒有一命嗚呼。幾個老人跌跌撞撞的跑下山后,直到回到家中,這才想起來應該報警。
最終警方在那座小山的一棵樹下,發現了兩個大編織袋,從中發現了一名成年男性的尸體。被害人的尸體被切成了幾個大塊,被粗暴的塞進了編織袋中,埋藏在了樹底下的泥土中。
由于埋得很淺,碰巧被山林中的動物循著氣味發現了,然后被刨了出來。索性發現的即時,尸體保留的還算完整。雖然已經腐爛的不成樣子了,但是仍能夠提供非常多的線索。
首先,這具尸體被煮過了。
可能是處于防腐的考慮,喪心病狂的犯罪分子把尸體分塊后,分別進行了蒸煮。做完這一切后,‘他她’才把這兩個編織袋抬到了山林中,進行了掩埋。
兩座不同城市、相隔將近三年時間的兩名慘遭碎尸的被害人,他們的死因同為窒息而死。兇手掐死了他們后,殘忍的進行了肢解尸體并拋尸的罪行。
徐渭市的刑警遇到了與遼陽市的刑警幾乎一模一樣的困境:無法確定男性被害人的身份。
和遼陽市的那命被碎尸的男性受害人一樣,徐渭市的這名受害人的身份,同樣在失蹤人口系統中查詢無果。徐渭市的警方盡了最大的努力,仍無法確認受害人的身份。
無法確認被害人的身份,也就無法開展調查工作。
發生在遼陽市和徐渭市的這兩件案情極為相似的碎尸案,并沒有引起持續的關注。雖然相關的辦案人員仍沒有放棄探求真相的強烈意愿,但是犯下這兩起殺人碎尸案的兇手,就像是石沉大海一般,徹底消失在了各種都市傳說中。
“————應該只是巧合吧。”歐陽倩聽完黃粱的發現后,有些猶疑的說道,“徐意軒是殺人碎尸的殺手?不太可能吧。”
“時間上也太巧了。”黃粱說,“就是在她離開遼陽市和徐渭市不久,兩具被碎尸的男性尸體就被人發現了。”
“你也是說了,可能是巧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