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慶知的記憶里,百度是在1999年年底成立的,而現在才10月份,提前了將近2個月,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他這只蝴蝶不經意間扇動翅膀的影響……
一想到蝴蝶效應,他的心跳就不受控制的加快,那是在強烈不安時才有的征兆。
重生一世,他誰都不想改變,只想改變自己,但在改變自己命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他人,或許就是因為蝴蝶效應的緣故,他才會與張祎歆擦肩而過。
“就算是把全世界人口排查一遍,我也要把你找出來……”
三陽市飛雪中那驚鴻一瞥,成了他無法釋懷的牽掛,更成了他為之奮斗的動力。
太陽已經西沉,街道上人影綽綽,青石板上他的影子拉的老長老長。
路過乾清會館,旁邊有一個名叫“藍月亮”的網吧,他信步走了進去。
打開電腦,桌面上出現了一個小企鵝的圖標,圖標下面是四個英語字母:oicq。
這是一款基于inteet的即時通信網絡工具,由深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自主開發。
oicq起初是模仿國際聊天工具icq,意思是iseekyou(我尋找你),“oicq”在icq前加了一個字母“o”,寓意為“openingiseekyou”,表示是“開放的icq”。
oicq推出不久,以其便捷性的社交模式,迅速風靡大江南北,吸引了無數年輕人的追捧和使用。
到2000年的時候,它以爆發的姿態席卷中國即時通訊市場,這時icq的母公司美國在線(aol)起訴騰訊公司侵權,要求oicq改名。
這一紙訴狀對于蓬勃發展的oicq來說,可謂是當頭一棒。
不過,騰訊創始人馬華騰當機立斷,火速將oicq改名為“qq”,這就是后世qq的由來。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當下蘇慶知點擊鼠標,敲擊鍵盤,頁面上顯示注冊成功,彈出一個五位數的oicq號碼59421。
這什么情況,我就是愛你?
他愣了下,習慣性的將密碼設置成自己名字的首寫字母外加張祎歆的生日,登陸成功,小企鵝圖標歡快的跳動起來。
點擊圖標,一條陌生的好友申請彈了出來:“你好,交個朋友吧。”
蘇慶知吃了一驚,oicq這么火了嗎,剛注冊賬號,就收到了好友申請?
在他的記憶中,qq用戶量暴增應該是在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2、2003、2004這幾年,相繼打敗了新浪uc、網易泡泡等即時通訊軟件,一舉奠定了國內即時通訊市場老大的地位。
2000年的時候,oicq剛推出不久,市場規模并不大,累計用戶只有四五萬人,同時在線的不足萬人。
茫茫人海,萬千網絡,能被對方加為好友,純粹是巧合,或者說是緣分。
其實,蘇慶知只注意到陌生網友的昵稱是“藍色夢想”,沒有留意到她的oicq號碼顯示的數字是59420。
他愣了片刻,鼠標點擊“同意”,昵稱為“藍色夢想”的女網友進入到他的好友列表。
“你是我的第一個好友。”
藍色夢想發過來一條信息,打字的速度很快,看樣子應該是盲打,不過用的卻是英文。
蘇慶知直接用英語回復:“你也是我的第一個好友。”
藍色夢想又發過來一串英文:那真的是緣分。對了,你的英文很不錯。
蘇慶知回復:你也是。
藍色夢想:冒昧問一下,你是做什么的?
蘇慶知: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