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好了,在一般人看了,既然自己的力量因為其它方面的原因已經被消耗了,那么這個時候發動攻擊肯定不理智啊!為何蘇雄還會判斷日本海軍準備發動進攻呢?
這個原因很簡單,從戰略上來看,一旦發現前線局勢因為某些意料之外的因素出現惡化,那么軍事主官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趁現在手中還有足夠的力量,立即行動去莽一波,然后扭轉前線的頹勢。而另外一種選擇自然就是趕緊選擇收縮,壓縮戰線,暫時脫離接觸,把其它因素搞定后再說!最忌諱的就是繼續不溫不火的等待,然后最終的結果就是溫水煮青蛙!
那么好了,日本聯合艦隊會撤回去嗎?肯定不會!原因很簡單,日本海軍要是走了,還在新愛爾蘭島上的至少15萬日軍精銳怎么辦?而新愛爾蘭島要是完蛋了,南部新幾內亞島至少10萬以上的后續部隊和后勤補給單位怎么辦?對于日本來說,一場戰役喪師25萬,這個責任,估計誰都承擔不起吧?
當然,這不是單純的誰負責的問題,而是說,如果一下25萬陸軍精銳都損失掉的話,那么就好比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美軍可以迅速拿下整個俾斯麥群島,然后和幾內亞島隔海相望,經過短暫的恢復之后,就可以立即進攻幾內亞島,而到了那個時候,損失了大量精銳的日本陸軍憑什么防御海岸線超長的幾內亞島?到時候,美國人可以從容的建立海空軍基地,然后日本聯合艦隊就必須后撤上千公里,而要是這一切真的發生的話,恐怕戰爭也就剛過去不到4個月的時間!所以,面對這個隨時可能崩盤的局勢,聯合艦隊不想上也要上!
至于說這次日本艦隊出擊的任務是重創美國艦隊后為島上的日軍整的喘息的機會,還是說用一場戰術層面的勝利來掩護島上精銳部隊的撤退,那就不好說了,畢竟蘇雄不怎么懂陸軍,他不了解日本陸軍的計劃和心理承受限度。
那么好了,在戰略態勢上判斷日本海軍可能要莽一波,只是告訴蘇雄等人,日本人要動手的趨勢,但是具體時間還說不準。但是如果結合目前日本海軍的其它動作,蘇雄能明顯的感覺到海上大戰的臨近了!
日本潛艇最近太活躍了!不管是在登陸場附近,還是在自己負責的登陸場東段區域,日本人的潛艇出現次數猛然間增多!甚至引起了本森等人的關注,這也是為何本森不愿意答應潘興的火力支援要求的原因之一。而和潛艇一樣開始活躍的還有日本的航空偵查力量。現在,無論是美國人還是德國人都有一種山風雨來風滿樓的感覺!
也許有人說了,既然美德都意識到海上大戰即將開啟,那么蘇雄也沒有比本森高哪去啊。這個說法單純從情報位面上來看是這樣,畢竟美國人獲得的情報肯定比德國人要多,然而接下來,就體現出來蘇雄的經驗和水平了,因為,美國人只是知道海戰即將開始,但是卻不知道這場大戰需要一個導火索!
真正的大規模海上戰役爆發的時候有它的必然性,但是同時,在具體爆發的時間上則需要一些特殊的事情來誘發!比如說當初斯佩伯爵主動夜襲發過艦隊,導火索就是一艘法國主力艦被潛艇擊傷了。再比如說,魯普雷希特王儲指揮的多格爾沙洲之戰中,王儲前期假裝將艦隊主力移動到基爾港,同時派遣希佩爾艦隊周期性的佯動都是引發這場海戰的關鍵因素。
一名真正nb的將領會發現并且好好利用這個因素。而蘇雄則隱隱發現了其中的關鍵,并且意識到了這場海戰開始的契機是什么!
“上將閣下,美軍的電報。”一名參謀將剛剛收到的電報送到了蘇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