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小伙子,給我安排一個聯絡員,咱們聯手。”本來按照最初的計劃,巴頓中校將帶領一支由坦克和裝甲輸送車組成的部隊直插日軍縱深的,但是看現在的情況,自己的部隊損失慘重,后續的援軍更是有些遙遠,既然如此,倒不如和現在同樣落魄的同僚們搭個伙。
隨后,巴頓暫時放棄了突破的打算,在安全距離上用坦克炮逐個點殺暴露出來的脆弱目標,而當美軍戰列艦和艦載機再一次投入戰場之后,后續的美軍終于可以繼續登陸。在漫天的彈雨和硝煙中,美軍艱難的向前移動。
“我們終于登上了新愛爾蘭島的土地,但是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本森上將對旁邊的西姆斯說道。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一天的戰斗終于結束了,美國陸軍在付出了至少傷亡4000人的代價之后終于在兩個登陸點獲得了立錐之地。其中部分地段甚至已經突入了日軍的第一道防線,但是這樣的代價對于沒有經歷過慘烈戰爭的美國來說實在是太大了。正如一名軍官在日記中寫道的那樣:我們未來將在齊腰深的血水中前進!
“海軍航空隊損失也很慘重,在今天,因為戰斗和意外事故損失的各種飛機已經達到了70架。如果這樣打下去的話,也許一周后我們的航空母艦就只能當運輸艦用了,而且最讓人揪心的是,我們凈損失了50個機組。”西姆斯說道。
一天干掉了50個艦載機機組,美國海軍下一批艦載機飛行員一共才多少?似乎、也許、大概才500人……。這tm壓根不夠打啊!當然,這不是說日本飛行員多nb,美國飛行員水平不夠,其實單純看空戰交換比,美國飛行員其實更好一些,畢竟能當上艦載機飛行員的人也許不是王牌,但是至少也是精英水平,再加上艦載機性能也有優勢,那么打起來自然是占上風的。實際上,在今天的交戰中,雙方純空戰交換比大概在1比1.5左右。1架美國飛機換日本人1.5架!
真正的損失大頭在于兩點,第一點是負責壓制日軍遠程重炮的轟炸機機組,損失的70架飛機中,轟炸機占了一半以上,那些攜帶著250kg炸彈的艦載機在日本戰斗機和高射機槍的攻擊下那叫一個慘啊!負責偵查的水上飛機占了10架,剩下的才是戰斗機損失。而第二點就是航程的問題,長時間的空戰讓不少美軍飛行員下意識的就忽略了燃油的消耗,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有的時候,明知道快沒燃油了,但是走不脫啊!而因為交戰地點大部分都在內陸,所以如果飛機被打下來,即使飛行員跳傘,那么肯定也很難回來了……。
今天兩更~~~!!!求訂閱求打賞~~~!!!--上拉加載下一章s-->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