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我們未來的交戰環境設計中,我們并沒有考慮長時間的火力壓制問題,所以火力持續性差一些也可以理解。”馬歇爾少將出來圓場了。
“不說火力延續性,我說的是另外一個問題。”卡爾斯少將說道。
“好吧,我們實驗一下。”馬歇爾少將點點頭說道。
在隨后的20分鐘時間里,美國陸軍挑選出來的機槍射手用bar和德國的mg機槍多次對遠處的300米外的密集靶進行了小弧度掃射。而在不考慮火力延續性的情況下,設計完之后,當一行人走到靶子前面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問題的所在了,bar的精度不行!
“bar機槍的重量只有7公斤出頭,這是一個優勢,但是同時也是一個劣勢,我能很清楚的看出布朗寧先生為了減輕這款武器的重量使用了輕型槍管,并且沒有使用機槍支架。然而,槍支的重量在連續射擊中對于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縱然bar可以抵肩射擊,但是這不過是權宜之計,因為連續射擊的時候槍身震動很大,直接影響了精度。而如果想要趴下射擊的話,這款武器又沒有支架……。各位能想象一挺沒有支架的速射武器如何能保證精度嗎?我原來沒想過,現在我知道了。”卡爾斯少將笑著說道。
實際上歷史上bar機槍在連續射擊的時候精度也非常糟糕,以至于歷史上美國人在隨后的bar改進型中增加了機槍兩腳架。至于換重型槍管,早期的m1922上換了一些,但是大量的bar并沒有更換。考慮到歷史上美國陸軍是一個班一把bar,剩下的步槍全是加蘭德,在和德國人標準配置的mg機槍加毛瑟步槍的搭配中對抗也算湊合,所以,bar的火力問題并不算突出,畢竟德國人的步槍火力和美國人差了一個次元。至于說德國人的stg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而沖鋒槍中,因為射擊距離較近,所以暫且不放在一起討論。
(沒錯,歷史上2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陸軍步兵班的火力是不一樣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一個步兵班3挺bar加栓動步槍,美國陸軍是一挺bar加半自動步槍。)
“沒關系,如果我們需要長時間火力壓制的話,我們會用m1913型布朗寧中型機槍的,bar的性能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使用要求。”馬歇爾出來圓場道。
第二更奉上~~~!求訂閱求打賞~~~!!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