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意見不統一,根本原因就在魯普雷希特王子一人身上,本來這次大會應該是一場成功的大會,一場勝利的大會的,但是在前兩天的會議進程中,王子始終不同意將第二階段攻擊的目標確認為巴黎的計劃,符騰堡公爵阿爾布萊希特雖然對這個計劃也頗有微詞,但是最終他選擇了棄權,最終的結果就成了普魯士的諸將領和魯普雷希特之間的爭執了。
“從目前的航空偵查情報來看,英法兩國已經建立完善的縱深防御體系,邊境線上是一條防線,然后亞眠、蘭斯到凡爾登要塞是另外一條防線。而從亞眠到巴黎的140千米的距離上,英法還留下了大量的預備陣地。在北線三個集團軍達到第一階段戰略目標,然后合圍亞眠到蘭斯之間的法軍之后,我估計我們最多干掉一個完整的法國集團軍。”
“那么現在問題就來,剩余的3個集團軍可以沿著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公路網迅速推到第三道防線,在巴黎方向上這道防線極大的縮短了防御長度,他們的防御兵力密度并不會降低,在得到縱深的增援之后,防御力量提升也是正常的。”
“相反,從我們這邊來看,我認為第一集團軍群和第二集團軍群所屬的裝甲部隊在完成第一階段的戰斗之后,能保證6成從出勤率就不錯了。裝甲部隊受損之后,就只能靠步兵和火炮緩慢推進了,然后我們要推進140千米打到巴黎?各位,這個計劃現實嗎?法國人和英國人不是沒有預備隊。一次突入過深是會出事的。”作為整個德意志帝國甚至是整個世界上理論和經驗都max的裝甲指揮官,魯普雷希特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這就好比,一般人說降息要貶值,沒人信,但是格林斯潘說美聯儲要降息,那就絕對有人信!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絕對不一樣,戰爭的問題,或者說所有嚴謹的事情是絕對不能玩少數服從多數的。尤其是就連普魯士人都認為自己在裝甲作戰方面是一堆棒槌的情況下......。
別的不說,就說這此裝甲部隊整編吧,普魯士軍團玩裝甲部隊的年份畢竟沒有巴伐利亞長,巴伐利亞軍團很快就把原有的45車裝甲營正變成了75車裝甲營。一個裝甲師下轄兩個裝甲營和一個師屬預備隊。然后在演習場上,普魯士第一次大營作戰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人家巴伐利亞裝甲營攻擊有縱深,有計劃,而這邊普魯士部隊一旦展開就是徹底的放羊。比如說兩個裝甲單位之間的交替掩護進攻,有的時候a隊的戰車直接混到了b隊中,b隊戰車又混到a隊中,最丟人的一次是ab兩個單位的指揮車發現對方居然在自己150米外!
無論是交替掩護進攻,還是縱深裝甲進攻,后續隊形的展開和突發情況的應對,經驗不足的普魯士軍團做的都不咋地。至于后勤來說更是麻煩,巴伐利亞裝甲部隊只用負責蟋蟀和胡峰兩款戰車,而普魯士人一個師中就有4種戰車,兩種是克虜伯的,兩種是補充的胡峰和蟋蟀......。當然,這主要是體制問題。
“對于空軍來說,這樣延長作戰距離同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以我們現在的飛機性能,我們在邊境線上戰斗機的滯空時間是2個小時,但是如果我們要是把戰線推到巴黎的話,那么我們的滯空時間甚至連20分鐘都沒有,我很難想象我們的k-4轟炸機在沒有護航情況下執行任務是多么危險的事情!而且因為作戰距離的延伸,我們的轟炸機載彈量會大幅度下降。強弩之末情況下如何再打穿有預備隊和預置防線的英法軍隊?”
“我們可以不依靠空軍作戰。”克魯格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