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殿下,按照您制定的計劃,我們這次坦克招標一共設計了兩類坦克,第一類坦克被稱為突破坦克,擁有較強的火力和厚重的裝甲,能抵御敵軍一般火器的攻擊,可以摧毀對方的火力點,引導部隊突破敵方防御陣地和筑壘區。”
“第二類坦克是突擊坦克,這類坦克武備較差,防御也比前者要差一些,但是行程足夠遠,穩定性也比較好,其作用是在突破坦克打開缺口之后,能夠帶領騎兵和快速部隊向著對方縱深穿插。并且為步兵提供力所能及的火力支援。”
“而巴伐利亞南方工業集團針對這兩個項目,根據您的建議一共提出了4個方案,突破坦克和突擊坦克分別有兩個方案,目前四輛樣車都已經在測試場進行了長達一周的測試,您隨時可以去參觀。”施密特少將匯報道。
“很好,將相關技術文件交上來,然后安排一下,我后天上午9點準時到場!”王子沉思片刻后說道。
一戰時期雖然坦克處于搖籃時期,各方面技術儲備也十分有限,但是作為穿越者,王子對于1戰坦克性能還是有一個大致了解的,動力方面,別的不說,至少一臺100馬力的柴油機問題不大。重量方面,根據英國人的mk1型坦克來看,造出一輛25噸到30噸的坦克也是可以的。當然,在這種極限重量的情況下,坦克的時速就不要有多高要求了,在公路上能跑出普通自行車的速度,在野外能跑出步兵不行的速度就不錯了。
王子當然不會按照這種極限數據來設計坦克,一方面是沒必要,另外一方面是與需求不符。這種坦克主要是用在東線,如果放西線的話,無論是法國的75速射炮還是各種其它口徑的火炮、密集的地雷、亦或者近炸的大口徑榴彈炮都將是這個位面坦克的噩夢,雖然歷史上英國人西線的坦克取得一些不錯的戰果,但是那也是在優勢空軍、優勢炮兵、優勢兵力的綜合情況下取得的。德國人這三個方面都是劣勢,王子認為,有了坦克恐怕情況也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相對于火力堪稱bt的西線,東線的情況就好很多,一方面是俄國人的火炮少,另外一方面是戰線長,火力密度估計直接下降到西線的六分之一以下!防御方些許3寸級別火炮很快就會被集中起來的坦克摧毀掉。所以,以俄國人為目標的坦克設計一方面要強調便宜,適合大量生產,另外一方面則是要穩定,畢竟俄國的交通情況十分糟糕。而為了適應俄國悲催的道路情況,坦克重量本身就不宜過大。沒有太過強大的火力威脅,卻需要較高的穩定性,最終,王子對兩種坦克的技術如下。
突擊坦克,正面裝甲至少要有45mm左右的厚度,并且最好有一定的傾斜角度。理論上需要能擋住俄國人大量裝備的3寸速射炮的榴彈攻擊。至于說穿甲彈,這東西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至少現在沒法說,因為別的不說,王子不知道歷史上俄國人的76.2mm速射炮到底有沒有穿甲彈,也不知道這些穿甲彈到底能打穿多厚的裝甲......。而側面同樣也要有一定的防御力,側面至少要能防御諸如47mm級別小口徑火炮的攻擊。
而火力方面,王子一共有三個備選項,一個備選項就是德國海軍現在使用的50mm火炮,重達280公斤,身管長度40l。炮彈重量1.75kg。射速一分鐘10發。具有一定的反裝甲能力。雖然這個能力并不是很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