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子準備挖奧匈的墻腳的時候,布爾人和美國人正在南非奮力的揮動著鋤頭挖大英帝國的墻腳,然而大英帝國的墻腳豈是那么好挖的?布爾人只不過在戰爭前期擁有一定的優勢而已,利用兵力優勢,以及充分的準備,布爾大軍在克魯格的指揮下成功的將整個東開普地區納入到自己的掌控之中,幾十萬荷蘭后裔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東開普地區的并入為布爾人提供了繼續的人員和資金,別的不說,單純可動員的人數基礎就擴大了一倍多!而英軍在東開普的倉庫、物資、基礎設施也被布爾人順勢接手,強大的布爾軍團雖然最終沒有攻下德班,但是此時這個港口也被戰火打成一片白地,即使英國人依然占領這里,想要將其變成一個進攻布爾人的橋頭堡也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
但是真正動員起來的英國人還是給了布爾人巨大的壓力,戰爭已經進行了半年,如果按照歷史的話,布爾人此時已經喪失了大兵團正面死磕的能力,戰爭的模式將從正規戰爭變成“治安戰”但是此時,兵鋒正盛的布爾人在獲得了巴伐利亞的武器和美國人的支援后,正在一個叫布隆方丹的地方和英軍對峙......。
這里是布爾共和國的南大門,同時也是進出布爾人的重要鐵路線交匯點。如果英國人拿下了這個地方,那么他們就可以以此為基地,沿著鐵路線直搗約翰內斯堡,甚至是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比勒陀利亞。一舉解決這場戰爭,而如果布爾人卡著這個關鍵點,那么失去了鐵路的英國人部隊機動成本將大增,畢竟,如果沒有火車的話,那么所有英軍的裝備、補給都只能用馬匹運輸,而一支大軍想要穿過半個南非去約翰內斯堡顯然十分困難!
英國人用半年時間集中起來的2萬英國本土英軍和5000澳大利亞部隊以及1.5萬的印度軍團在這里和2.7萬的布爾人對峙,克魯格不但將最精銳的德蘭士瓦第一師集中在這里,同時還有美國人的炮兵和奧蘭治的精銳部隊。雙方的交戰形勢被迫轉為了陣地戰。
英國人有人數和火力優勢,但是奈何是進攻方,而對方擁有地形優勢,并且背靠自己的祖國,物資補給和人員補充都十分容易。于是兩支軍隊就像憤怒的公牛一般較力。一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平穩的戰場下隱藏著致命的危機,按照卡里普特給布爾人制定的計劃,在將東開普地區拿下之后就應該迅速將主力集中起來向英軍腹地推進,不管能占領多少地方,至少要把整個南非的交通體系、物資倉庫和重要運輸中樞徹底摧毀,然而,克魯格的行動終究是慢了一些。
在東開普已經到手的情況下,克魯格為了盡可能的擴大“未來布爾共和國”的領土面積,甚至將寶貴的軍力用在了西面的貝專納蘭(后世的博茨瓦納)和北面的南羅德尼亞。布爾軍團人數本來就不多,將部隊分散開之后自然失去了兵力優勢,當克魯格意識到自己的將寶貴的兵力用在了并不需要的地方之后,重新集中起來準備南下的時候,英國人已經集中了大量的部隊,從開普敦出發順著鐵路線向布爾共和國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