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王子為什么要帶一個團的近衛部隊來到土耳其?這是為了向土耳其人展示德國陸軍的強大啊!如果說閱兵看的是部隊的精神面貌和斗志,武器展示看的是硬件。那么隨后開始的軍事演習看的就是軍隊的戰斗力!
德國陸軍的強大并不僅僅是因為抓住了軍事變革的脈搏,強化了部隊中的炮兵和機槍配屬,更重要的是,德國人可以非常有效的利用手中的武器,別的不說,單純就論對炮兵的應用方面,德國人說第二沒人說第一。
除了炮兵之外,德國人還有一項比較成功的戰術,那就是用精銳步兵配合炮兵和工兵組成精銳的突擊小隊撕開對方防線,也就是一戰后期赫赫有名的風暴突擊隊,這算是將當時的步兵戰術用到了極致。雖然法國人也有過類似的思路,但是真正將其推廣并且獲得一定成功的也就只有德國。
王子的近衛團自然無法給土耳其人展示幾百米甚至上千門火炮集中使用,分工協作的恢宏場景,但是以一個團的兵力模擬精銳步兵突破對方的防線還是可以的,而這一次,經過選拔的巴伐利亞軍團精英們將為土耳其人展示這個時代最為頂尖的步兵戰術。
伴隨著紅色信號彈升上天空,演習正式開始,不是在進攻方后方的各種口徑榴彈炮開始對目標實施火力壓制,在經過二十分鐘的火力急襲之后,4門75mm火炮和2門105mm榴彈炮的傾瀉的炮彈在對方陣地正面炸出一條寬達幾百米的空隙,一道道鐵絲網被突如其來的火炮摧毀,雷區也被清理了一部分。
隨后,炮兵的攻擊并沒有停歇,其中一部分向著通往防守方的道路事實壓制,雖然沒有開始攻擊時那么猛烈,但是勝在持久,不時落下的炮彈讓對方的部隊增援速度大減。整個防御陣地在德軍炮火的反復打擊下被孤立了出來。
“炮兵的作用不僅僅是摧毀,更大的作用在于對戰場形勢的掌控,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想出了越來越多的辦法來對付火炮,他們將防御工事修的非常堅固而且難以發現,單純使用火炮找出并且摧毀這些目標并不容易,所以這時候,炮擊的重點應該從摧毀轉化到壓制,也許直接殺傷并沒有多少,但是卻可以為步兵的突破創造必不可少的條件!”
就在馬肯森為土耳其同行解釋的時候,準備已久的精銳步兵發動了沖鋒,他們除了攜帶步兵正常的武器之外,還攜帶者排雷器、各種工具和爆破用品。他們是一支成建制的部隊,諸兵種合成,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沒有任何短板。
機槍手飛快的將重機槍假設在掩體或者彈坑之中,用精準的長點射壓制著對面殘存的火力,迫擊炮一邊攻擊對方設置在反斜面的掩體,一邊釋放煙霧彈來掩護進攻部隊的前進。
一道道火蛇交織在一起,行程一張巨大的羅網將殘存的反抗牢牢的壓制住,而在煙幕的掩護下,一個個矯健的身影依托地形和遮蔽物在戰場中穿梭,各支部隊之間的默契非常好,他們協調了各自的進攻步驟,齊頭并進,猶如一堵無形的墻一般滿滿壓向對手。
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后,這些選拔出來的指揮官已經能夠做到進攻部隊和火力的不脫節,整個突擊隊猶如一柄鉗子一般夾向對手,而負責掩護的機槍組和迫擊炮組則交替掩護前進,組成了支援火力在中間,進攻部隊在兩邊的鉗裝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