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條件是有些太高了......。太高了......。”威爾斯一邊擦著冷汗一邊結結巴巴的說道。“德國人的勢力將延伸到波斯灣,并且獲得兩河流域豐富的燃油資源,還有土耳其的原料和市場。甚至將這個老朽的敵國綁在德國人的戰車上都是有可能的!”
“這是猜測而已,不過我們要做好準備。”費舍爾說話的時候底氣也不足。
“那如果這個時候德國人提出了3b鐵路的話,那么我們會答應嗎?”威爾斯問道。
“不知道。這不是我們該管的事情!”費舍爾有些迷茫的說道。
而就在這個時候,王子也在考慮自己下一步的行動,費舍爾猜對了很大一部分,但是他有些低估了德國人的胃口,區區一個3b鐵路又有什么用處?怎么可能改變同盟國悲催的情況?對于王子來說,一個比較強大,而且聽德國人話的土耳其才是最符合德國需要的!
雖然這個時代土耳其只剩下了小亞細亞(現在的土耳其領土)、后世的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等地方。對了還有利比亞,軍事力量在面對歷史上的巴爾干諸國的時候也力有未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土耳其出產的各種物資,還有大量炮灰是德國最需要的!而它的地理位置更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如果想讓1戰動線結束的干凈利落,盡可能的消耗對手,那么土耳其就必須按照德國人的目的去改造!現任的土耳其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并不是一個合適的合作伙伴,雖然他為了答謝德國的支持,同意了3b鐵路的修建,雖然他普及基礎教育,改組司法部、發展鐵路事業和電訊,但是他終究無法承擔起作為一個較為有實力的盟友的責任。他無法保證對國內的統治,這樣的統治者自然需要剔除掉!
歷史上,他就是被青年土耳其黨推翻的,但是這樣一個代表了資產階級和自由派地主利益的政黨同樣不是一個可靠的團體,首先這個團體本身就是存在各種山頭,他們的理想也許高尚——在土耳其境內的所有人無論宗教信仰或者民族,完全平等,并且保證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完整,但是可惜的是,在面對各地洶涌的民族獨立運動的情況下,這個理想迅速蛻變成用大奧斯曼主義和軍事力量來保證帝國的茍延殘喘。
德國人并不需要幫助土耳其恢復往日的榮光,但是至少表面上也要減少內耗,增強相信凝聚力,改善土耳其的工業和國力情況,為德國分擔更大的壓力,而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王子需要一個很好的代理人,這個人不是蘇丹,也不是1913年后的土耳其三巨頭,當然也不是后來的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因為后者現在才是一個18歲的小伙子,正在軍校里讀書......。
第二更奉上~~~!提前傳的,打賞和月票,作者君只能明天感謝了~~~!求訂閱求支持~~~!!(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