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俄國人相比,這一次英國人可是相當認真的,在英國人發表了要求法德雙方停止對峙的同時,還表示非洲應該“保持現狀”。而這句話的外之意表達了英國對德國擴展殖民地的不滿!就在這個聲明發表后不久,英國特使張伯倫一行就來到了柏林。而魯普雷希特王子負責接待這群“不速之客”。
“我謹代表大英帝國,對最近發生在非洲的武裝沖突表示遺憾,各國在非洲的實力范圍是在1885年經過協商后劃定的,已經得到了歐洲諸國的承認,而貴國借貿易糾紛悍然發動戰爭的行為是極其缺乏遠見的。大英帝國希望貴國能回到各國之前的疆界范圍內,并且和相關責任方進行協商,以便妥善解決善后事宜,如果事情進一步擴大,那么大英帝國有保留采取其它行動的權利!”
什么叫帝國?這就叫帝國!世界上強國雖然很多,但是在這個時代能真正做到不退縮,不讓步的也只有英國一家!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是大英帝國的血肉。四大洋的航線和世界各地的基地是大英帝國的血脈。而強悍的皇家海軍則是大英帝國手中無與倫比的長劍!這個時代的英國海軍一打二真不是問題!好吧,如果不是布爾戰爭的話,英國人在這個時代就是個神話.....。
“我能否將其看成是最后通牒?”王子看著對面的張伯倫冷笑道,心說,現在英國人還真把自己當回事啊,你們一戰最大的后臺已經讓我給撬走了!一戰已經等于贏了一半了,1914年都不怕你了,現在還會怕一個陷入布爾戰爭泥潭中的英國?以英國人的商人本質,在沒有和法國簽署“誠摯協議”之前你們會真的出血幫法國人?開什么玩笑呢?
“這.....。”張伯倫先是一愣,這份說辭其實就是一份聲明,還真沒有最后通牒的意思,畢竟自己過來是談判的,威脅是需要的,但是英國這時候還真沒打打算和德國人徹底鬧掰!
現在張伯倫有些埋怨國內的強硬派了,自從事件發生之后,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都保持低調沒有做進一步動作,雙方只是做了一些預防性措施,根本沒有在公開場合談起這件事情,俄國人更只是在私下里表示了一下關切,然后又繼續快樂的和德國人做生意了。這樣一來,似乎英國人被推到了前臺.....。而實際上這事和英國有啥直接關系啊--!
“這不是一份通牒,只是表明大英帝國的態度。”張伯倫正色說道。
“好了,貴國的態度我知道了。”王子說道。
“而我需要知道貴國的態度。我必須提醒您,德國的行為已經嚴重觸犯了之前各國達成的共識,非洲問題早在15年前就已經有了定論,這種擅自改變地區形勢的行為已經遭到了諸多國家的不滿,您需要自己考慮一下。”張伯倫說道。
“奧,您說的是1885年歐洲各國對非洲的瓜分吧?我記的在這件事之后,英國皇家海軍似乎在1891年派遣艦隊開到了里斯本外海,強迫對方從非洲撤軍,這算不算單方面改變現狀?貴國可以毫無理由的威脅一個國家,那么在同樣一個國家損害了帝國利益的時候,為何德國就不能用武力手段解決問題?英國可以做?德國就不行?”王子反問道。
“經濟上的問題沒有必要用武力去解決,這是非常不文明的行為。”張伯倫皺了皺眉頭說道。
“可是貴國和荷蘭之間的戰爭就是因為經濟問題打起來的。如果談判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話,那么貴國為何還要花費每年2000萬英鎊的海軍經費去維持一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力量?這是一種單方面霸權。”